台灣實境節目題材日益多元,自2017年起電視金鐘獎增設「益智及實境節目獎」以來已製作逾40檔節目,今年更播出超過20檔。公視首度製作的親子實境節目《換個爸媽過幾天》,以素人青少年為主角,呈現常見的親子溝通問題引起討論。
節目為公視節目部兒少組提案企劃,由獲電視金鐘獎的兒少生態節目《台灣特有種》傅偉智擔任製作人,他以自身經歷為靈感,將「更換爸媽」的想法付諸行動,希望透過易子而教的方式改善親子關係。初期因題材敏感,遭受不少家長質疑。「爸媽們大多覺得節目這麼做是打臉父母,或是小孩去別人家幾天能產生什麼改變?」
觀察少年行為 傅偉智
- 學歷:美國愛默生學院媒體藝術碩士
- 重要經歷:
- 2018年 文化行腳節目《我在市場待一整天》企劃編劇
- 2017~2020年 兒少生態節目《台灣特有種》製作人,獲第54屆金鐘獎「兒童少年節目獎」「創新節目獎」。
- 2016年 《青春發言人》企劃編劇,同志專題入選「2017 INPUT世界公視大展」。
- 2008年起 實境節目《誰來晚餐》企劃編劇、製作人
直視家庭衝突 舒逸琪
- 學歷: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電視廣播研究所
- 重要經歷:
- 2007~2022年 擔任公視兒少組組長
- 2016年 《青春發言人》製作人,入選「2017 INPUT世界公視大展」。
- 2014~2016年 《老師您哪位》製作人,獲日本賞「兒童教育類別最優秀賞」。
- 2006年 《下課花路米》製作人,獲紐約影展「青少年節目獎銅牌獎」。
身為2個孩子母親的兒少組長舒逸琪,期待解決教養問題,卻也對節目的高難度憂心:「以往兒少節目也曾帶孩子去別人家住,卻單純僅止於體驗。這次開宗明義想解決衝突,問題尖銳,還得打破華人社會家醜不可外揚的觀念,呈現家人對立狀態,過程產生很多討論與爭執。」
節目結合實境拍攝與棚內討論,並有醫師分析青少年行為,增加親子溝通。
傅偉智費時4個月田調,邀請身心科醫師馬大元、心理師趙奕霽組成團隊,全程協助企劃、參與討論。他參考新加坡亞洲新聞台《Don't Kid Around》系列影片中,醫師從旁分析幼兒行為的方式,將節目結合實境拍攝與棚內討論,增加親子溝通,促進彼此理解。
節目製作細節複雜,過程中需不斷溝通評估,從企劃至首播費時1年8個月。團隊先歸納國小、國中、高中3個年齡層父母常見困擾,如:孩子做事拖延、手機成癮、情緒管理等議題,每系列有3集、2組個案,共製作三系列。
提案通過後,傅偉智花3個月海選:「大多數的父母以為是送小孩去夏令營,初期吸引80組報名,經過家庭訪談,評估孩子表達能力及心理狀態,符合條件的寥寥無幾。陸續增補條件,反覆上網徵求尋找,才找齊6組個案。」
在前製期,團隊除了與個案父母深入溝通,建立信任感,另一方面要根據孩子意願,尋找適合的接待家庭。傅偉智指出:「雖然比找個案容易,但去年5月疫情升溫,要找到願意讓一組工作人員進駐,且每天貼身8小時拍攝的家庭,仍有難度。」
每組個案拍攝期8天,除了打電話和家長報平安,不論既定課業行程或接待家庭安排的活動,原生家庭皆不得參與,拍攝團隊也盡量保持距離記錄。為避免孩子適應不良,心理師趙奕霽會在中途及結案前安排2天視訊探訪。
每天拍攝工作結束前,傅偉智會抓緊時間訪問,探詢主角反常行為的背後原因。例如第一系列「滑向遠方的手機魂」主角國中生宏澧,他原是母親眼中的貼心男孩,後因手機成癮,1天可打超過9小時的手遊,即便看見接待家庭的年幼妹妹哭泣,他仍冷漠以待繼續玩。當傅偉智探問他原因,宏澧竟沮喪痛哭,從而發現他為何手機成癮。
有時孩子說的話,背後有各式各樣的連結,傅偉智會反覆求證、揣測心理。
舒逸琪表示:「實境就是在一個框架中,捕捉真實發生的事,所以攝後訪問很重要。偉智擅長觀察人物,有時孩子說出來的話,背後有各式各樣的連結,他會反覆求證、揣測心理狀態。」
由於是實境節目,傅偉智以不干預主角為最高原則,過程雖膽戰心驚,也有意外收穫。他舉例,宏澧有一天抱怨太久沒打手遊,製作單位和接待家庭討論後,讓他自由支配。「不料他一整天都在打手遊,工作人員不能催他,只能在旁等待。就在一天結束前,宏澧突然騎腳踏車出門,完成接待家庭父母交代的採買任務,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拍攝完成後,製作單位將每系列主題剪成24支影片,再邀請個案家庭進棚,與主持人李霈瑜、醫師馬大元觀影討論對話。只見現場親子時而交鋒、時而淚流滿面,儼然成為家庭心理治療現場,事後剪接時,工作人員也承受拿捏尺度的壓力。
傅偉智解釋:「當大量隱私曝光時,要思考曝光的意義。我們初衷是希望解決家庭問題,讓親子有對話空間,而非撕裂關係。」也會斟酌刪除造成青少年心理壓力或過度煽情的情節,每系列錄製完成後,不包括隱藏式攝影機的素材就高達4千分鐘,經不斷反覆修剪成為3小時的節目,總拍攝比例約50比1。
節目得到青少年觀眾認同,發現自我問題;透過專家建議,父母也得到衝突解方。
《換個爸媽過幾天》運用實境手法讓青少年發聲,故事性和娛樂感吸引年輕族群,臉書預告影片累積逾3千則分享、四十多萬次觀看,首集播出1週,在YouTube吸引破萬點閱。舒逸琪樂觀表示:「從新媒體討論數據,看出節目得到青少年觀眾認同,發現自我問題;透過專家建議,父母也得到衝突解方,雙方都能產生自覺,達到親子共賞目的。」
節目製作費、人力成本、後製及棚內錄影,每集預算粗估120萬元,總製作費上看千萬元,除了公視主頻道及公視+影音串流平台獨家播出全系列,YouTube播出第1集完整版及2集名人版帶動聲量,創造口碑後,期待能吸引商業電視台取得授權,踏出有別於市場砸重金、賣萌的親子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