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偉智表示:「起心動念是自己的心情寫照,覺得都這把年紀,父母還是會叨唸,認為孩子永遠做不好。小時候會忍耐,長大便開始頂嘴,心想如果有機會回到過去,想做什麼改變未來?」他也常聽到小朋友抱怨想換爸媽,便靈機一動,不如把這樣的心聲轉化成實際行動。
傅偉智過往參與實境節目《誰來晚餐》、青少年節目《青春發言人》、兒少生態節目《台灣特有種》、文化行腳節目《我在市場待一整天》,訓練觀察人物,揣測受訪者心理狀態的技能,並在業界累積豐富製作經驗,沒想到提出換父母的想法時,還是踩到家長們地雷。
公視兒少組組長舒逸琪直言:「尤其是新手爸媽,覺得自己這麼努力,為何要被節目打臉?付出這麼多還被嫌棄做得不夠好?換家庭住幾天能改變什麼?各種聲音都被提出來,連我都說這節目會犯眾怒,但偉智堅持要做!」
傅偉智解釋,一開始設定題目叫『我的完美家庭』,諷刺世界上沒有完美家庭,讓親子雙方理解,彼此關係輕鬆一點,「我不預期能改變親子現有關係,只是透過實驗,小孩從中了解哪一種方式比較適合自己,帶回去告訴父母,或家長看到孩子的表現、別人怎麼教小孩,得到一點啟發。」
為了說服反對聲浪,傅偉智首先邀請專業心理醫師組成團隊,經過徵求、篩選、拜訪,請來兒少專家、身心科醫師馬大元與心理師趙奕霽參與企劃,以事前評估孩子心理狀態、過程中給予家庭諮詢建議等專業背書,讓企劃案如願通過。
他也參考新加坡亞洲新聞台《Don't Kid Around》系列影片中,醫師從旁分析幼兒行為的方式,將節目結合實境拍攝與棚內討論,增加親子溝通,促進彼此理解。「一般商業媒體僅止於找藝人上節目討論孩子行為,我的初衷是希望解決家庭溝通困境,產生對話空間,決定每一系列主題讓兩個原生家庭一起進棚。」
對於公視首次製作的親子實境節目,舒逸琪一開始也懷疑能否達到預期效果:「青少年有很多選擇,是最難滿足的一群觀眾。」播出後她也從周遭反應得到印證:「我的孩子對實境內容最感好奇,會看接下來要發生的事,回到棚內討論就輪到父母關心,反應很明顯,證明確實達到親子共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