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中7月宣布參選後,團隊端出牛肉,喊出社宅租金降價、加碼租金補貼,更抨擊柯市府蓋5萬戶社宅跳票,用政策聚焦年輕人選票的意圖十分明顯,也被外界解讀是為了拉抬40歲以下的民調支持度。
陳時中說,影響民調的因素很多,有高有低很自然;他會盡量拿出政見讓大家檢驗,「讓大家因為覺得我很親近,進而覺得可信任,也因為有政見讓大家覺得有未來!」
陳時中強調,未來施政方向他會稍微偏重在年輕人,因為這是城市未來的希望,目的是讓他們能早一點對社會有所貢獻。陳時中更進一步談到兒童,指兒權公約裡提到很多權利,包括遊戲權、教育權等,但在現實中,兒童的遊戲權遠低於教育權,孩子回到家想玩耍,爸媽永遠都會說:「功課先寫好再來玩。」
陳時中提到孩提時代,很希望爸媽跟他說:「你先玩一下,再來寫功課。」但沒能做到;他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則自評,「一點點(要求),沒有那麼多。」他說,現在孫子雖還沒到上學、寫功課的年紀,但他也提醒大兒子,要多注重孩子的遊戲權。
「我覺得這很要緊。」陳時中說,要選市長,就會自然地思考到這些事,他希望下一代能達到遊戲與學習的平衡,讓這個城市的孩子在快樂之中成長。他並強調,玩耍是很要緊的事情,現在的教育把玩當成罪惡、不正確的事,但人生不是只有讀書,玩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會玩的小孩,也會安排自己寫功課的時間,最後能達到平衡。他很希望當市長後,能把台北市推動成一個快樂成長的都市,從滿足兒童遊戲權、平衡下一代的身心更健康開始。
外界聚焦疫情指揮官身分轉換,陳時中的「人設」也跟著起了變化,他解釋說,疫情是單一事項,政治面對的則是多樣性,其實講疫情,或是講政治,都是講人,「人家說我人設有變,一下子去打籃球、跳街舞,一下子又打乒乓球、玩法式滾球,但對我來說那些都是同一件事,就是運動。」
陳時中說,這些運動一些是青少年遊憩,一些是全年齡運動,這本就都是市政中被高度重視的事。運動是一個城市的生命力,做一個市長,他無法每項都會,但每項都稍微知道一下在幹嘛,那考慮事情時,才能考慮不同面向。
過去陳時中掌理衛福部,下轄的國健署就致力推動「運動生活化」,他說,之前在中央,對運動當然也很重視,但中央訂政策,執行面在地方,市長心中有想要把它做好,下面的事務官才能把它做好。他參與這麼多活動,本質其實就是要照顧青少年在遊憩上的重要性。
陳時中日前也提出過「遊藝券」政見,每年發放1,500元藝遊券,給6至18歲兒少,補助體育藝文活動。並要打造青少年專屬空間,發展分享辦公室,滿足年輕人開會與辦公需求。此外,會在市府設藝文與運動展演業務單一窗口,運動表演社團申請補助、場地租用等需求將由單一窗口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