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0 05:58 臺北時間

冷門題材資金難覓 菜鳥導演花9年完成芭蕾紀錄片《舞徑》

mm-logo
娛樂
紀錄片《舞徑》藉不同世代舞者的多元視角,呈現台灣芭蕾舞蹈教育的發展現況。(好威映象提供)
紀錄片《舞徑》藉不同世代舞者的多元視角,呈現台灣芭蕾舞蹈教育的發展現況。(好威映象提供)
台灣首部芭蕾舞紀錄片《舞徑》,藉3位不同世代舞者追尋夢想的歷程,呈現本地芭蕾教育的發展現況,盼以影像喚起外界對這門藝術的關注。
本片由導演楊偉新耗時9年完成,因題材冷門資金難尋,他身兼攝影、剪輯,自掏腰包200多萬元拍攝,再申請國藝會100萬元後製補助,獲美國紀錄片暨動畫影展國際紀錄長片評審團獎。如今透過群眾集資平台募得50萬元的上映經費,助作品登上大銀幕。
楊偉新畢業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電影學院研究所,回台從事剪輯工作多年,原與芭蕾舞毫無淵源,卻因緣際會一頭栽進這個領域,刻苦執導出生平第一部紀錄長片。
2013年4月,莫斯科波修瓦芭蕾舞學院 (Bolshoi Ballet Academy)的暑期班首次來台招生,楊偉新在主辦人、昔日研究所同學狄米崔波羅斯基(Dmitri Povolotsky)請託下側拍甄選過程。舞者出身的波羅斯基是波修瓦校友,後轉行念電影,執導作品《跳芭蕾舞的男孩》曾在台上映。
楊偉新與郭蓉安9年前因芭蕾舞結緣,至今仍在各自的領域奮鬥不懈。
那次有4位學生脫穎而出,包括《舞徑》主角之一郭蓉安。楊偉新訝異台灣有這麼多學生熱衷學習芭蕾,好奇他們的舞蹈生涯將如何發展,決定赴莫斯科跟拍入選者。波羅斯基請他剪成一段短片放在YouTube頻道宣傳,吸引數十萬瀏覽次數。
受到鼓舞的楊偉新萌生念頭:或許能以芭蕾為題材,實現拍攝紀錄長片的心願。無奈他是電影圈菜鳥,且舞蹈屬小眾題材,不易找到投資方,於是靠一己之力完成。他透露拍攝期間「一直在吃自己,但是對這件事愈來愈有興趣,且房租都還交得出來,所以從沒想過放棄。」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3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