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成立、位於竹北的炳碩生醫,旗下的「君凱捷導航系統」已在今年3月取得台灣食藥署許可證;而「脊椎微創手術機器人」今年8月更領先台灣同業拿到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上市許可,接下來微創手術機器人也將在台灣取證。
炳碩生醫 小檔案
- 創辦人:莊學誠(執行長)
- 資本額:2.24億元
- 技術顧問: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榮譽教授Brain Davies(Acrobot創辦人)
- 主要法人股東:台杉水牛二號生技基金、開發基金、TransLink Capital
- 員工人數:六十餘人
- 主要產品:君凱捷複合手術導航系統、脊椎微創手術機器人
炳碩執行長莊學誠向本刊表示,炳碩的技術團隊來自台大生物機械系的科技部育苗計畫,該團隊師承自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榮譽教授 Brian Davis,他創辦的 Acrobot 在2010年被Mako購併,Mako又在2013年被骨材大廠Stryker購併,足見他在手術機器人業界的地位。
莊學誠說,自己與台大團隊合作、技轉成立炳碩,原本以膝關節為重點發展領域,經過十幾位醫生的建議,公司評估因膝關節置換術的特性,炳碩的導航及機器人二大核心技術發揮的空間較小,轉而以難度及精準度要求較高的脊椎手術為發展重點。
炳碩技術長王文騰表示,炳碩150根椎弓釘的精準度高達98%,高於國際大廠 Mazor 91%及ROSA大約88%。目前,炳碩正與國內知名醫學中心著手進行人體臨床試驗,其他4家醫院也在申請中,預計最快在今年底前將開始,總計台灣將進行35到40例。
讓人好奇的是,這樣的商機到底有多大?莊學誠表示,炳碩的導航機器人目前主要應用於脊椎排列不穩、脫位的打骨釘病患,這類融合手術約佔脊椎手術的33%,未來可以發展到佔更大比例、約為53%的椎間盤突出、骨刺的脊椎減壓手術,其餘則是骨質疏鬆症所引發的壓迫性骨折,必須灌漿打進骨泥的成形手術約佔13%。目前台灣每年約15萬例,根據國發會8月份公布的最新人口推估報告,維持202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佔20%、進入超高齡社會的原預估,隨著人口老化,預計未來台灣脊椎手術的高峰量應該跟目前心導管手術量一樣、落在每年40萬例左右,在人口高齡化已是全球趨勢下,脊椎手術機器人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