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本刊「信託素養大調查」,發現針對信託功能,男女偏好顯著不同。在被問及「您認為安養信託規劃最大優點為何」時,相較女性,男性更青睞「具信託監察人機制可為財產把關」這項功能、比例達21.6%;女性則是15.3%。
相較下,女性則較男性更重視「定期給付功能、可讓資金專款專用在自己身上」、比例高達39.6%,男性則是32.7%。「銀行推廣信託業務,吸引客戶先決條件,必先簡化紙本流程,將定期轉帳、付款機制數位化。另外,目前國內監護機制也不夠完備,要提高男性族群對信託規劃的興趣,金管會就必須積極推動信託監護機制。」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表示。
高齡金融暨長照跨領域發展協會秘書長張淑敏坦言,台灣安養信託資產日漸龐大,但仍存在許多問題,讓資金可能無法妥善用在該用、及需要的人身上。「主因是民眾在選任信託監察人時,大多會先找熟識、信賴的親友;但一般人並未受過專業訓練,不清楚信託監察人的職責,甚至有財產繼承利益關係,即便規劃安養信託,也未必能確保資產運用在自己身上。」
換句話說,銀行只負責依照約定管理、運用信託財產,除非事先指定好支付機構,定期支付看護或生活費,否則匯入個人帳戶,仍難保證資金能確實照顧受益人。
張淑敏指出,儘管親人不見得適合擔任信託監察人,但民眾對於選擇非親非故的專家,例如律師、會計師當信託監察人,也缺乏信賴感。若能以受政府監督管理的全國性協會擔任信託監察人,則可大大增加制度的可行性及公信力,也是未來制度應努力催生的方向。
安養信託規劃重點中,男性更重視信託監察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