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5 05:58 臺北時間

【憂鬱香港紀實4】「想把香港歷史拍得更有趣」 他拍《憂鬱之島》靠1招精進自我

mm-logo
娛樂
陳梓桓(左二)為強化自己說故事的技巧,嘗試為紀錄片添加戲劇重現的元素,是拍攝過程一大挑戰。(光年映畫提供)
陳梓桓(左二)為強化自己說故事的技巧,嘗試為紀錄片添加戲劇重現的元素,是拍攝過程一大挑戰。(光年映畫提供)
《憂鬱之島》以紀實與劇情交錯,結合檔案素材、人物訪問及幕後片段,交織出動盪時代的故事,是香港罕見拍攝紀錄片的方式。
陳梓桓表示,幾年前在外國影展看到不少結合重演與紀實的紀錄片,開了眼界。開始籌備該片後,為強化敘事技巧,想自我挑戰,嘗試添加戲劇演出元素,希望片中呈現的香港歷史故事變得比較有趣。
起初他沒想清楚該怎麼做,後來拍到一半,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於是想到或許可以由年輕演員和抗爭者,演出經歷過六七、文革和六四等事件的被拍攝者的過往歲月。新生代在揣摩前輩人物的心情時,也會映照出自己的政治看法,兩相對照激盪出火花,也讓觀眾思考究竟「什麼是香港?我們是什麼?」
在紀錄片裡加入劇情重現,最大的困難是經費,所幸靠群募解決問題。另一個困難是如何讓重演貼近真實。領悟到兩者之間有無法跨越的鴻溝,陳梓桓反而決定在銀幕上呈現那種距離感,時不時提醒觀眾:演出的片段是重新演繹的歷史,觀眾或許能想像那些歷史與現今香港的關係,試著為香港的身份定位找到答案。
《憂鬱之島》入圍本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聯合監製蔡廉明(右前起)、監製任硯聰和導演陳梓桓等劇組人員一起走星光大道。 (金馬執委會提供)
陳梓桓與劇組共花14天拍攝重演的段落,「幾乎可拍一部劇情片」。現場工作人員視場景不同,從6、7人到4、50個人不等。他不諱言拍攝時承受很大壓力,還好當初找來的幕後人員如攝影、美術組和部份演員都有拍劇情片的經驗,大家在片場摸索、嘗試,彼此信任,因此順利完成。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