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梓桓表示,幾年前在外國影展看到不少結合重演與紀實的紀錄片,開了眼界。開始籌備該片後,為強化敘事技巧,想自我挑戰,嘗試添加戲劇演出元素,希望片中呈現的香港歷史故事變得比較有趣。
起初他沒想清楚該怎麼做,後來拍到一半,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於是想到或許可以由年輕演員和抗爭者,演出經歷過六七、文革和六四等事件的被拍攝者的過往歲月。新生代在揣摩前輩人物的心情時,也會映照出自己的政治看法,兩相對照激盪出火花,也讓觀眾思考究竟「什麼是香港?我們是什麼?」
在紀錄片裡加入劇情重現,最大的困難是經費,所幸靠群募解決問題。另一個困難是如何讓重演貼近真實。領悟到兩者之間有無法跨越的鴻溝,陳梓桓反而決定在銀幕上呈現那種距離感,時不時提醒觀眾:演出的片段是重新演繹的歷史,觀眾或許能想像那些歷史與現今香港的關係,試著為香港的身份定位找到答案。
陳梓桓與劇組共花14天拍攝重演的段落,「幾乎可拍一部劇情片」。現場工作人員視場景不同,從6、7人到4、50個人不等。他不諱言拍攝時承受很大壓力,還好當初找來的幕後人員如攝影、美術組和部份演員都有拍劇情片的經驗,大家在片場摸索、嘗試,彼此信任,因此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