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日前受金馬影展之邀來台出席《那個男人》放映,接受本刊專訪。聊到編劇工作,他說:「小說中,妻夫木聰飾演的城戶一直在思考『自己是誰』,針對他的生長背景和對身分的內心糾葛,有好幾頁的敘述,但轉換成劇本的過程中,我對於把他變成主角感到困難,不知不覺就會把他寫成旁聽者,讓我不斷思考該怎麼處理,同時又因為別的作品要開鏡了,我就想說找向井一起來寫。」
向井康介曾編寫《琳達!琳達!》《向陽處的她》等電影劇本,也曾和石川合作《愚行錄》。「當時我就覺得和別人合作編寫劇本,默契非常重要,因為可能會因為對一句台詞、一個說話或故事展開有不同看法,作業就會卡住,但我和向井之間沒有這樣的問題。就算出現想法不同的狀況,通常溝通一下就能迎刃而解。」
石川過去的作品《愚行錄》《蜜蜂與遠雷》,到這次的《那個男人》,都是改編自小說,通常外界會用「小說影像化」來描述這樣的狀況,但石川卻說不太喜歡這個說法。「比起影像化,我認為用『改編成電影』這樣的說法較為適當,製作時我也以這個為核心。有時候看到那些漫畫改編的電影,就只是像一個重現的VCR,演員也刻意模仿漫畫的感覺,我就會想說『那為何要拍成電影啊?』」
他認為拍攝過程中,創作者應該要意識自己是在製作「電影」,忠於原著的同時,也要能跳脫原著的框架,因此石川慶也不會所有改編邀約都全盤接受。「我傾向閱讀後會讓我思考『這該怎麼拍成電影啊』這種較具挑戰性的原著翻拍,如果是我不拍別人也能拍到一樣結果的作品,我覺得不拍也罷。」《那個男人》已在台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