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調查,兆富在台多次改名,已成立超過20年,隱身在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的金融大樓6樓,大樓外觀沒掛招牌,低調到必須靠熟人帶路。上週五,本刊直擊兆富,警衛仔細盤查拜訪對象、辦理事宜、掏證件驗明正身後,才准上樓。
本刊直擊兆富員工圍在櫃檯有說有笑,當外人步出電梯,他們變得異常機警,直至記者按門鈴,所有員工鳥獸散遲不開門。記者表明上門買基金,兆富員工透過門鈴話筒重申公司沒有基金業務,記者追問:「從來沒賣過基金?」她語塞說:「我不瞭解公司狀況。」
事實上,兆富設有業務員抽佣制度,單一客戶投資超過3萬美元(約新台幣93萬元)就能賺佣金,除了利用熟客拉客,早將上市櫃公司視為眼中肥羊。
「台端本業連賠8年,全靠轉投資發股利。」金融圈人士不客氣說,法人不可能放手讓財務部門自己上網找標的,通常是券商推薦再內部評估,「兆富是先養大法人胃口,食隨知味加碼投資變成坑。」
一名上市公司董座坦言,當時投資澳豐主要看上報酬比定存高出1至2倍,但隨著澳豐進入清算階段,讓他重燃希望,「有高達8成的資產是外匯美元,應該有機會拿回來。」
不過根據本刊掌握,國內受害法人贖回機率渺茫,除了已提早打入投資虧損,內部在第一時間已重訂投資規範,有董座嚴肅說道:「未來不論投資金額多寡,須由董事會投資委員會嚴格把關,只能買金管會核准標的。」
一名金控高層分析,「投資人其實就是貪心,以澳豐為例,過去澳豐對外宣稱,有高額、穩定報酬,每年的年化報酬率約8至10%不等,自然吸引不少人爭相購買。但喊出穩定高利報酬的金融商品,投資人都要留意是否老鼠會、龐氏騙局,大部分投資人會淪為最後一隻老鼠,資金慘遭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