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最近全球經濟局勢走到十字路的轉折點,樂觀的人看到美國升息政策已到尾聲,AI人工智慧產業正在大爆發,到處都有投資機會;相反的,悲觀的人則深信全球經濟正在面臨衰退,企業去庫存緩慢,營收下跌,而且中美地緣政治衝突日益升高,烏克蘭戰爭拖延更拖累經濟一路下沉。
姑且不論誰對誰錯,我們光是從股神與末日博士的對比,就清楚看到選擇「to be」或是「not to be」會導致極為戲劇化的差異。93歲的巴菲特老當益壯,他兩年多前開始投資日本股市,鎖定丸紅、三井等商社,巴菲特不只讓日本商社的股價在兩年之間大漲超過一倍,還引爆席捲全球的日本投資熱,把已經前無古人的投資成就,寫出最新的篇章。
更令人訝異的是,日本傳統企業交叉持股、重視內部人利益、輕視外部股東權益的陳年毛病,都因為巴菲特帶著一群海外股東投資日本而出現重大轉折,日本政府將上市公司改革列為國家政策,發文要求上市公司將「公司治理透明化」與「重視股東權益」列為優先改革目標,許多老牌上市公司,例如已經有146年的大日本印刷,社長破天荒首度出席法說會,再例如富士機電,將老家族指派的董事更換為外資股東指定的獨立董事。巴菲特擁抱「to be」的精神賺到大錢,更成了日本上市公司改革的推手,連帶改變了幾千萬名日本股東與員工的命運。
魯比尼在2008年精確預測到金融海嘯,但是他一路看空,錯失了整整10年蘋果、谷歌、臉書改變產業架構的歷史機運,如今他再度因為中美關係唱衰投資前景,警告大眾投資風險固然也有價值,但是擁抱「not to be」路線,讓他至今還是紐約大學的一名單幹教授,成立的顧問公司也一直還是間小公司。
其實G7廣島峰會出現意外大轉折,中美關係目前正在融冰,G7公告對中國極為客氣,原本呼之欲出「禁止美國企業投資中國」的提案臨時喊停,魯比尼卻還是把頭埋在悲觀的沙堆裡。再壞的時代也有人賺錢,再好的時機照樣有人破產,「巴菲特VS.魯比尼」真是「趨吉VS.避凶」最佳的寫照,他們的人生成就截然不同,幸福感更是天差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