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指出,國內的COVID-19快篩試劑近期出現測不準的「偽陰性」現象,準確率僅剩下7成左右,意即有3成民眾可能因此延誤病情。李建璋提醒,年長者若有症狀或接觸史,甚至家人都已確診,即使快篩陰性也要做PCR,或出現昏倒、休克及呼吸衰竭應立即接受PCR檢測。
食藥署指出,經於WHO官網再確認,XBB.1.5變異主要發生在S蛋白,而目前我國核准的新冠病毒快篩試劑,皆是偵測病毒的N蛋白,故評估應不影響檢測XBB.1.5的性能,且未接獲XBB影響檢測試劑性能的通報。此外,美國、日本、韓國、歐盟、英國、德國、荷蘭、新加坡等國家衛生主管機關,均未有國內核准抗原產品檢測受到XBB1.5影響的相關資訊。
食藥署副署長陳惠芳稱,家用新冠病毒快篩試劑有反應快速且方便使用的特性,但受限於設計原理,靈敏度不如核酸檢驗,應搭配臨床症狀綜合判斷。陳提及現有205款COVID-19快篩的緊急使用授權(EUA)將於6月30日到期,屆時不能製造、輸入,當中15家申請正式藥證、2家已經通過,而先前輸入的可販售到效期為止。
疾管署20日指出,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目前COVID-19疫情中,全球XBB及其衍生變異株占比約86.7%,以XBB.1.5的30%為大宗,另XBB.1.9.1占19.2%、XBB.1.16占18%、XBB.2.3占7.5%、XBB.1.9.2占6.9%及XBB占5.1%均上升,但現有證據顯示致疾病嚴重性未明顯增加,將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