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外資半導體資深分析師的聚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慧明觀察,目前生成式AI晶片市場不只有通用型高速運算晶片需求,相關周邊運算也是切入點,因為生成式AI涉及到生態系建立。「目前輝達、超微各自有像是CUDA、ROQm等AI生態系軟體作為輔助,平台相對完整,反觀聯發科等台廠若要發展軟體才切入市場,恐需一段時間醞釀。」
陳慧明進一步補充,台灣IC設計業的強項在於製程、降低成本、降低功耗(耗電),因此建議台廠要揮軍高效能運算(HPC),不如選擇與AWS(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這種雲端服務企業合作,反而較為可行,「像是台積電旗下的創意、世芯等業者,就是以代工思維,協助美國雲端業者開發解決方案,而非建立平台。」他說。
成立近20年的世芯,是國內先進製程IC設計服務的佼佼者之一,主要業務就是幫助想自製晶片的客戶,開發ASIC或系統單晶片(SoC);對於原本沒有設計、生產晶片經驗的雲端、品牌業者,更容易打造自家專屬的晶片。因此,AWS成為世芯客戶。
「AI最核心的就是算力晶片,世芯過去在高速運算累積許多經驗和技術,所以許多積極布局AI的非晶片大廠紛紛找上門,角色越來越重要。」世芯董事長關建英自豪地說道。
然而在另一個角度來看,為什麼AWS為何要自研AI晶片呢?AWS表示,由於AI深度學習使用量增加,開發團隊受到固定運算限制,連帶影響其模型、應用程式開發,透過投入自製晶片,能藉此降低訓練成本。而自製晶片Trainium相比於同等級的它牌晶片,除能節省高達50%的訓練成本,且效能也顯著提升。
回首來時路,關建英指出,世芯以前的競爭對手都是一些巨無霸,像是富士通(Fujitsu)、東芝(Toshiba)、IBM、西門子(Siemens)等等,這些公司在金融風暴受創後,陸續退出ASIC市場,世芯反而異軍突起。
不過,隨著世芯闖出名號,業界也開始拿世芯與博通(Broadcom)、邁威爾(Marvell)等公司做比較,並且不客氣地指出世芯在矽智財(IP)領域略為遜色。對此,世芯執行長沈翔霖含蓄地回應:「要在每個領域都取得第一是不可能的,世芯目前的強項在於先進製程的Tape out時間、成本管理上無人可比。至於IP業務部分,要一步到位略顯困難,但內部仍持續自行研發。」
關建英進一步補充,世芯將扮演整合IP的角色,誰的IP最強就用誰的,但整個晶片的設計則是世芯自己的。未來IC晶片公司會越來越少,全部都會整合到ASIC裡面,由世芯來實現這顆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