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公司執行長謝安透露,起初兩位主要負責研發的同事越級向他爭取預算,他也同意了,但金額不高。通常應該要找模特兒或好萊塢二、三線演員、依據他們的臉型打造虛擬人。由於預算不高,研發人員只好用自己的臉去做。
隨著時間過去,團隊做出一定的成果,公司也投入不少資本,這才發現要對外發佈新聞照片時,主角卻是員工的臉,如此「你做的事情就很彆扭。」且由於這位員工非常優秀,後來被Meta(前身是Facebook)高薪挖角,開出的金額堪稱天文數字,謝安也留不住對方,更不能沿用這位員工的開發成果。
這下非得換一張臉不可,於是團隊重新找適合人選,又擔心萬一找來的演員日後走紅,或者出了什麼麻煩可能會傷害公司,頗為傷神。折衷之道是按原計劃找演員,但製做虛擬人的過程要改變對方的外貌,做出一個不存在的人。
選角過程也大費周章,那時美國正經歷MeToo、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以及亞裔民族爭取權益等文化批判浪潮,一連串社會運動讓團隊在挑選人選時面臨各種挑戰:選白人、男性都不妥,最後選了一位混血女性,且不能太漂亮,以免外界覺得是給年輕人不好的示範。但是不好看的話又沒有市場,因此花了很多時間選角。
謝安表示,Zoey會講十幾種語言,他們喜歡在與各國客戶和資深員工開視訊會議時,讓Zoey也參與。期間她也會回答與會人士的提問,大家完全不知道她是虛擬人。
Zoey可應用於語言和音樂教學、飯店接待人員、百貨及購物中心的服務台,甚至銀行櫃檯人員等。看好相關市場,即使今年好萊塢遇到罷工,數字王國仍投入6、700萬美元研發經費,且「接下來只會投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