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2歲的沈萬平,談吐知溫和,念新竹中學時,因搭上林海峰奪冠熱潮,開始自學圍棋,是國內早年有名的業餘好手。2000年後,他與太太從多明尼加搬回台灣,也在圍棋教室兼課,發現國內教學多著重教學生吃子,但他認為,圍棋是爭空地的競技,初學者要有「空」的概念,不能學1、2年還碰來碰去,索性自己開教室。
現在在竹科問家長,小孩要去哪學圍棋?「沈老師圍棋教室」一定榜上有名。沈萬平說,許皓鋐奪金後,許皓鋐的父親就打電話給他,歸國當週就來拜訪。聚會上,許皓鋐的母親表示,當初聽朋友推薦,將哥哥送來;許皓鋐父親則笑說,當時,週六早上他們夫妻將二個孩子託給沈老師與師母後,就去爬十八尖山了。
沈萬平觀察,許皓鋐算棋快,眼神專注,很有潛力,家長提議改上一對一指導,他有機會用2年多的時間,幫許皓鋐打基礎,除了解題、詰譜、實戰解析,他也將吳清源的《手筋辭典》用來編教材,讓他練習,「一般小朋友做不到的,他做到了,我只是幫他提早兩年進到這個圍棋的世界。」
沈萬平教圍棋,會觀察孩子的狀態,若注意力不夠,或對空間計算還不敏感,他不會硬收,而是建議家長再觀察。若學生答題錯誤太多,他也會適當調整作業。至今仍熱愛圍棋、象棋的他,每晚一定上野狐觀看各種棋賽,也默默看著許皓鋐的進步,「亞運圍棋的含金量,等同世界盃,要得到冠軍是很不容易的,未來三到五年,許皓鋐再拿一到兩個圍棋世界賽事的冠軍,就很了不起了。」
許皓鋐學棋後,因新竹、台北通勤不便,有段時間,寒暑假在中華棋院道場合宿。學務主任黃文玲對許皓鋐也印象深刻,2016年他取得春蘭盃世界賽台灣代表權時,她就寫一篇文章介紹許皓鋐:「我跟院長都覺得,他一定會發光發亮,看過這麼多孩子,皓鋐最特別的是,他很融入圍棋,他是在玩,用開心的心情進入他喜歡的領域。」
曾教過旅日棋士張栩與黑嘉嘉的中華棋院院長許饒和觀察:「輸了處罰,贏了獎勵,孩子對圍棋的熱愛不會長久。因為下棋,不可能一直贏。我們要培養的是孩子對棋本身內容的喜好,他才有熱情繼續學,有些國家訓練很嚴厲,但棋手達到某種成績,就不想繼續下棋了。」他們也看過許多小孩,從小被父母逼,「贏了天氣晴朗,輸了愁雲慘霧」,當孩子能夠脫離父母,就會逃避勝負。
「勝負是結果,不是人可以掌控的,但平常的進步是可以掌控的,當棋手對提升內容的興趣高於勝負,心理素質就愈強,臨場抗壓力自然也會變強,」許饒和解釋,棋局從贏到被逆轉,對棋手的衝擊非常大,當場可能就腦筋空白或斷線,許皓鋐在亞運展現強大的心理素質,「棋非常客觀,沒有僥倖,運氣只發生在對等的棋手之間,棋力不夠,根本沒有贏的機會。為什麼對岸給許皓鋐評價這麼高?不可能五場比賽全是僥倖。」
許皓鋐擔任賽事直播解說時,曾被問及輸棋時怎麼整理心情?他說,如果犯了嚴重失誤,回去肯定好好反省;如果是對方下得好,自己技不如人,簡單覆盤一下,就可以準備下一盤比賽。訪問時,他也提到,對職業棋士來說,沒有運不好,只有實力不夠,要持續訓練。
許繞和相信,許皓鋐與前輩林海峰一樣,都會是長青型的棋手,「我曾問林海峰,輸棋會不會難過?林海峰說,輸,不會難過,比較難過的是不知道怎麼贏、怎麼輸。許皓鋐也有這種特質,他對局面瞭然,不會欺騙自己,或自我感覺良好。」
至於當今圍棋的強者AI,許饒和認為,「AI沒有文學素養,也沒有哲學專業,AI就是用勝利回答你,跟你講勝率、目數變化,像醫生斷定病症,不用懷疑...皓鋐的優點是,他懂得以敵為師,敵人給他什麼教訓,他就加強,所以他的棋愈來愈全面,綜合棋力愈來愈強。以前沒有AI,台灣培養的棋手,很難去打國際賽,AI打破地域性,現在歐洲、以色列、泰國的棋手也變強,未來的圍棋會更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