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林文伯與圍棋大師林海峰捐出3,000萬成立海峰棋院,希望推廣圍棋文化。2013年成立道場,2015年更進一步成立精銳隊,接受專訪時,71歲林文伯提到10年前決心投入更多資源的原因,「那時日本、韓國、中國會以外卡的方式邀請台灣棋士參加比賽,大家努力搶外卡,結果去呢,下一盤就回來,連晉級16強都很少,代表我們實力不夠,1年至少要2、3人打到16強,台灣棋士才有機會走到第一名。」
林文伯23歲拿到台灣第一屆名人賽冠軍,雖然沒有走上職業棋士的路,但在電子業的他,始終未忘情於圍棋。台灣棋士無法打入世界賽,他認為,需要整體棋力的提升,於是在敦化南路買下整層辦公室打造圍棋道場,也聘請專業教練,規劃職業棋士平日的訓練,資助他們參加國際賽事,並舉辦國際交流活動。
海峰棋院院長林敏浩解釋,精銳隊是台灣第一次有這麼完整的訓練制度的單位,1年預算光訓練費就要1千萬左右,雖然無法固定支薪,但提供午餐,也會設計循環賽與舉辦各種賽事,成績好就有獎金。年輕棋士收入不高,海峰也會補助旅費與住宿費,鼓勵大家到國外參賽,讓台灣棋士有機會和國外一流的棋士下棋,「多下,才知道自己的位置,可以更快進步。」
「以前,國外職業棋士來下交流棋,一團8人跟我們對打,8比0,或7比1,我們一敗塗地。現在呢,5比3或4比4,我們的棋士可以對抗,不會碰到一流的棋手就崩盤,」林文伯念起近年表現傑出選手的名字,很是驕傲,今年杭州亞運,許皓鋐奪下金牌,更讓他提早完成台灣拿下世界冠軍的目標。下個10年呢?「當然是三星盃、LG盃或其他圍棋界世界大賽冠軍。」
林文伯說,去年台灣5位職業棋士年收入破百萬,以前多只有一位,如果能擴大到二十位職業棋士,台灣整體棋力一定增加。他現在還無法提供棋士平常生活保障,只能靠他們努力下棋,給他們好的環境。若政府能更重視圍棋,編列相關預算,對台灣圍棋發展很有幫助。
林敏浩提到,圍棋在台灣有許多需要克服的挑戰,首先是讓想下棋的小朋友,可以選擇下棋的路,而不是到國中就選擇回學校念書,「這次亞運拿到金牌可能讓很多人了解,職業棋士像皓鋐老師,還沒20歲,拿到冠軍,可以有不錯的收入,1年甚至到800多萬。職業棋士作為一個行業,是可以成立的。」林敏浩說,棋手的成績會吸引更多企業贊助,近來日本也在討論,未來如何往社會責任的方向發展;海峰棋院針對棋手、賽事與圍棋精進的YouTube、社群經營非常完整,但如何吸引更多不懂圍棋的年輕族群,也是他們還在思考的部分。
金牌之後,台灣圍棋仍長路迢迢,不過海峰棋院10年累積,或已打下最好的基礎。10月底在海峰棋院看棋王賽挑戰賽開局,沒有棒球、籃球那樣大批觀眾的轉播和歡呼,年輕棋士依然換上西裝,球證、裁判與紀錄一列肅靜排開,想到林文伯訪問最後語重心長說:「我們非常尊重比賽的選手,也希望他們穿好整齊的衣服,像儀式一樣慎重的進行,我們圍棋,才會得到人家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