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製片、導演、小說家等多重身分的他,吸取跨界經驗,善用優、劣勢法則來「說故事」,成功打造獨特的話題作品,喚起全球觀眾共鳴。
川村元氣從小受父親影響接觸大量電影,年輕時一年最多可以看500部。大學畢業後他進入東寶電影公司,因擔任《電車男》企劃展開製片生涯,其後更當起小說家、編劇、導演等,是少數擁有多重身分的影人。
日前川村元氣應邀來台擔任金馬影展大師課講師,並接受本刊專訪。他說:「雖然我有很多身分,但我覺得都在做同一件事–說故事。我對於如何描繪故事感到興趣,適合拍成真人片就做真人片,適合用動畫呈現就做動畫,若適合用文字描述就寫成小說。」
川村從當製片起步,接著慢慢接觸小說家、編導領域,他指出:「身為一個故事的製片人,你就能與適合這個故事的導演、演員、音樂人等一起來完成故事,並組織一個適合這個故事的團隊,讓我非常有興趣。而我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將藝文的部分拉出來寫了小說,又或著是自己當當看導演,把團隊中的要素分出來自己去做嘗試,成就了我現在的事業。」
川村元氣 檔案
1979年3月12日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上智大學新聞系畢業。
製作人、編劇、導演、小說家、繪本作家。曾製作《電車男》《告白》《惡人》等電影;監製細田守執導的《怪物之子》《龍與雀斑公主》、新海誠執導的《你的名字》《天氣之子》《鈴芽之旅》等動畫電影。導演處女作《百花》獲西班牙聖賽巴斯提安國際影展最佳導演,小說代表作《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四月,她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