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豪曾參與野草莓、反媒體壟斷運動及太陽花學運,蔡英文當選總統後還曾擔任總統府文稿小組成員,42歲的他接受本刊採訪直言:「再不做些什麼,這些投給柯的年輕人,可能就回不來了!」
「1450」出自於農委會2019年遭控編列1,450萬元招募網軍,儘管該會解釋是為了即時澄清謠言,但自此1450成為在野攻擊、嘲諷綠營網路支持者的代名詞,這次大選,許多綠營支持者更在網路自嘲是1450。張之豪說,面對柯的網路優勢,這群高度挺綠且積極在網路幫忙闢謠的「1450」,這次腹背受敵、使出渾身解術跟別人筆戰,辦檢討會除聆聽他們的建議,「跟他們說聲謝謝也是應該的!」
「要去跟柯搶中間、年輕選民,不可以把自己關起來!」對社群經營,張之豪建議,如果DPP這個品牌在青年間已不行了,可多開發幾個副品牌,彈性比較大,不用背著黨的包袱,也可讓年輕支持者有個願意對話、甚至取暖的平台或頻道。
這場檢討會聚焦在宣傳平台不夠多元,以及8年政策不夠有感。他說,最多人反映是闢謠不夠即時,先不論要不要經營抖音,「就像選舉要掛看板讓大家認識你一樣,現代人走到哪都在滑手機,難道不在他們會出現的地方去找他們?」
「不能停留在當年的宣傳思維,只回去找自己的斷背山!」他認為,短影音的內容只要夠有吸引力,自然會擴散到不同平台,但民進黨執政後漸漸建制化,講話無趣、也缺幽默感,選舉期間的排字活動效益也很有限;開檢討會不是要針對哪個人或派系,而是黨內要共同面對,選後連他都開始自學自剪影音、甚至開直播與選民面對面,就是希望突破同溫層。
政策不夠有感也是問題。張之豪說,有醫護人員反映,防疫期間的補助,政府審核標準太嚴,甚至健保點數等政策也讓他們最後含淚投票,這些人很可能下次就跑掉了,賴未來4年必須思考如何調整。
此外,本刊掌握,黨內另有人醞釀向全代會提案增設青年中常委,盼決策機制納入青年代表,不過黨內意見仍分歧,支持者認為此能讓青年系統性地參與黨決策,否則寫萬言書提建議也只是狗吠火車,但反對者認為流於形式,且這席如何產生恐爆派系角力,也有人直言,國民黨中常委同樣有青年保障名額,但「年輕人有因此比較挺國民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