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關鍵是,台北市大地工程處山坡地災害歷史資料庫顯示,該開發案的32筆土地中,萬芳段二小段173地號於納莉颱風來襲前後,發生萬芳路33號屋後坍方,災害類型為淺層崩塌,成因推估為邊坡崩塌;同地號的高速公路下方填土區,也曾發生淺層崩塌,導致擋土牆破裂,土石滑落堆積阻塞道路及社區一樓,且該區域1998年也曾發生坍方,導致大量泥流直灌社區。
第二個關鍵為,建商雖提出「集合住宅新建工程都市審議報告書」,內容仍有部分矛盾與錯誤,且無法證明安全性以化解當地居民的憂慮。此外,建案雖已取得雜項執照,卻因有災害發生,造成民眾對工程安全的疑慮,無論任何人接手開發,皆應注意安全維護,避免釀成災害,並誠摯與居民溝通,且建商應遵守協議書的規範,而非無視居民生命安全,繼續申請建照、使照。
因自救會不斷陳情,使開發案沉寂將近20年,2018年建商發生財務問題、涉及掏空,將土地轉移給另一家建設公司,加上當時有不少議員關注危老建物議題,要求柯文哲市府鬆綁《都市更新自治條例》,讓部分山坡地開放都更,接手的建商因此得以繼續開發,申請興建26層大樓,讓萬芳自救會成員十分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