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聞報導,早在4、5年前,有鑑於晶圓封裝高階製程耗電,某半導體廠商特別花了一筆費用,在廠區內布建數千顆智慧電表即時反應用電量,而由這一顆顆的智慧電表所串起的智慧電網,竟然就這樣幫這家1年用電近1億度的半導體廠商,省下5至10%的電費。
「一般來說,智慧電表可分為表前與表後兩個市場,表前客戶為電力公司,安裝在電網端以穩用電;表後則是裝在用戶端,用來調節自身用電,客戶多為工業廠房或商辦,少數為家用。」談起智慧電表,玖鼎電力總經理曾文良告訴本刊,這並非新產品,然而,能源議題受到全球高度重視,大到電力事業的基礎設施,小到居家社區,都可見智慧電表的場域不斷地擴大。
曾在智慧電表產業待過的永餘智能總經理陳貽平則向本刊分析,以電力公司為需求的表前市場,國外稱為先進讀表基礎建設(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簡稱AMI),主要由智慧電表(Smart Meter)、通訊模組與資訊管理系統(Meter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MDMS)三部分組成,根據用電量的不同,又分高壓(工商業)與低壓AMI(家用)。
「相較過去的機械電表,智慧電表是電網升級下的一大創新。」IEK產科所研究員姚雨欣點出,智慧電表除了不需人工抄表,因可雙向通訊、即時傳輸,透過設定,電力公司可隨時對用戶復電、斷電與配電,供電更加穩定,是能源控管趨勢的必要基礎。
「沒有它(智慧電表),智慧電網根本無法落實。」大同智慧電表事業部廠長曾潔明生動地形容,智慧電表如同人體(電網)的四肢,負責把收集的電力傳到後台提供大腦(MDMS)判斷與反應,他不諱言,智慧電表對政府採購金額占整個建置工程並不高,但重要性與價值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