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長期淪為「擁核與反核」政治肉票的台電公司,還是難逃政客的口水戰。兩邊都用側翼放話,一邊說是先進的儲能系統加上太陽能光電快速增加供電,證明政策優異;擁核的一方則說儲能系統其實是水力電廠的「抽蓄水力」,堅持再生能源無法滿足需求,只有核電才能穩定供電。政客即使遇到毀滅性的天災還是不忘政治鬥爭,是台灣難以治癒的病灶。
我們平心而論,這次花蓮大地震還是有幸運的成分,得感謝「天佑台灣」,地震的震央如果是在人口與工廠稠密的西部縣市,或者延後1天,在清明返鄉祭祖、連續假日觀光車流的壅塞中發生,死傷人數與電力中斷的災害恐怕會是國殤等級,幸運的台灣又逃過一劫。
當然我們必須給予台電公司相當的掌聲,地震發生後,台電公司的台中電廠八號、十號機,通霄電廠五號機跳脫,民營電廠也有國光電廠一號機、和平電廠二號機、海湖電廠2部氣渦輪機跳脫,總共損失329萬瓩的電力,高達總電力需求的12.3%。
但是發電廠跳脫的同時,台電「儲能系統」立刻從零供電,在短短12分鐘內增加到128萬瓩,地震發生2.5小時後,太陽能更從地震前的290萬瓩,加倍供電突破841萬瓩。再生能源的太陽能與風力、加上傳統燃煤、燃氣、核能一起維持了供電系統的穩定。多元發電奏效、傳統電廠穩健,加上台電已經執行2年、總預算高達5,645億元的「強韌電網計畫」,一起交出了一張優異的成績單。更重要的是半導體等先進製造工廠也都挺過地震的考驗,股市匯市如常運作,經濟幾乎毫髮無傷,一切強勁如常。
只是台灣的供電韌性離先進國家還有一段距離,拿今年元月日本能登半島地震做比較,規模7.6比南投、花蓮嚴重,停電戶數卻僅40萬戶,日本政府與媒體對顯然低於台灣的停電戶數還認真檢討,因為2016年熊本地震是7.3,5天後的停電率幾乎為零,日本人認為地震造成電線桿折斷而停電,證明日本電網「離世界先進國家還很遠」,必須朝全面地下化的目標邁進。
上週〈鏡評〉剛好檢討了台灣電力系統的韌性,台灣朝野必須減少政治口水、強化科學模型來打造先進國家的電力供需與電網韌性,而這正是即將上任的賴清德總統最重要的歷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