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9 18:02 臺北時間

【TDR爭議延燒3】證交法修改朝野立場不一 游進發教授:應回歸法治原則

mm-logo
時事
證交法修改朝野立場不一,游進發教授力挺蔡易餘。(翻攝游進發教授臉書)
證交法修改朝野立場不一,游進發教授力挺蔡易餘。(翻攝游進發教授臉書)
TDR爭議引發各界討論,民進黨立委蔡易餘提案修證交法,卻遭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批這是為個案修法。對此,國立臺北大學法學院專任教授游進發力挺蔡易餘表示,2012年1月4日,證券交易法第165條之2將台灣存託憑證(TDR)納為規範對象,而有證交法相關規定適用之餘地;然在此之前,存託憑證是否在證交法適用範圍之列,則頗有爭議,原因在於金管會曾以財政部(76)臺財證(二)字第900號公告作為核定存託憑證之依據,進而以存託憑證乃證交法規範之有價證券。
游進發教授說,我國是法治國,要求法院依法裁判,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判斷法官與行政機關是否依法裁判、依法行政,原則上以法官與行政機關解釋適用法律,是否在法條文義範圍內。若法官與行政機關去創造、編織法律規定文義所無的意義,置於法律規定之內,基本就構成違法裁判、違法行政。
游進發教授認為,證交法第六條規定「任何外國有價證券來台募集、發行,必須經我國主管機關核定」,其規範技術與內涵之一,乃有限列舉併概括授權。所謂的概括授權,指立法者透過本條規定,概括授權主管機關制定具體的法規或行政命令,去核定某款外國有價證券。
游進發教授指出。依據法條文義,絕對不得將證交法第六條的概括授權,理解為「這條規定已概括核定,或授權主管機關得概括核定所有、一切、未來的每款外國有價證券」。否則主管機關將不須再逐一核定任何外國有價證券,喪失首次監理外國有價證券須符合我國法律始得進入我國市場的功能角色;且超越法條文義的概括核定,將是舉世未聞的創舉。
游進發教授強調,因為證交法第六條並不允許概括核定,以財政部(76)臺財證(二)字第900號公告作為核定行為的法律解釋適用,在主管機關是違法行政,在法院是違法裁判。
更新時間|2024.04.19 18:02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