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指出,全球離岸風電產業雖然在過去30年蓬勃發展,但產業現在正面臨巨大挑戰,正處於關鍵時期,變革即將到來。因為,在持續低價競爭和機組大型化的趨勢下,供應鏈沒有時間在需求增加前回收研發成本。這不僅增加產業在研發、勞動力和船舶方面的成本投入,還帶來風險和波動。而這一問題在新冠病毒疫情和烏俄衝突造成供應鏈失衡的背景下變得更為嚴重,也使專案的經濟性造成不確定。
因為如此,2023年9月,英國舉行第五輪競標,即使用差價合約(CfD)模型商定售電價格,也未能吸引任何離岸風電的投標者。英國政府制定的「履約價」不足以吸引開發商投標,這意味著,英國於2030年實現50GW海上裝機容量目標恐遇上挫折。除此之外,美國部分離岸風電租賃區的招標也已成長乏力。2022年2月,美國東海岸的租賃區創下了破紀錄的拍賣價格,且近期墨西哥灣招標也未能吸引多少開發商競標。
回過頭來看台灣,根據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規劃,台灣離岸風電的計畫裝置容量將達55GW,僅次於荷蘭及德國,名列世界第三,可見離岸風電市場對台灣能源轉型及國內外離岸風電相關業者的重要性。
安永財務管理諮詢服務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吳培源表示,目前台灣離岸風電也同樣遭遇融資和建設的難題,導致開發進程延宕。融資相關風險主要來自企業購電合約(CPPA)對融資條件的影響,建設則受到國產化供應鏈與船舶等短缺,限制了開發期程與增加成本管控難度,以上綜合影響離岸風電開發商的財務可行性。此現象可以從去年離岸風電第三階段第一期簽署行政契約的5個風場開發商與今年4月第二期投標的6家業者高度重疊觀之,目前既有的開發商對於CPPA及國產化供應鏈,相較於其他外資開發商,具有先行優勢及排擠效應。
吳培源進一步指出,面對氣候緊急狀態要求投資,以實現全球淨零排放(Net Zero)目標之際,離岸風電行業已面臨轉折點。離岸風電要想在全球脫碳(decarbonization)中發揮更大作用,可能需要有效控制開發商面臨的系統風險,保證其合理的投資回報。例如:透過標準化技術,緩解離岸風電供應鏈的緊張情況,為製造商和開發商提供更大的確定性。各國政府也需要制定長期穩定的策略,簡化和加快流程,將承購協定問題與最終投資決策之間的風險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