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鴻鈞日前代表德國萊(TUV Rheinland)出席工研院ITRI NET ZERO DAY時,從國際認證機構分享國際氫能的發展,並且點出台灣氫能產業可切入的商機。
高鴻鈞指出,台灣發展氫能已有數十年,從煉油、鋼體、化肥、工業原料(氨、甲醇),甚至台積電半導體先進製程需要的紫外光EUV製程、都已大量使用氫氣多年,整個用氫從發電、製氫、儲氫、輸氫、供氫,在管線、設備、槽車、槽體,國內相關技術都算成熟。
然而,從終端用氫的角度,高鴻鈞強調,過去使用的氫氣,都是化石燃料產生的Dirty Energy,也就是所謂「灰氫」,並不符合目前淨零碳排要求,所謂氫能新時代,主要原因在「升級」,也就是藍氫(低碳氫)或綠氫(再生能源)部分。
除了升級成乾淨能源,高鴻鈞認為,氫可以工業運用,未來還可以用於家庭民生,「氫本身是高效燃料,每公斤氫氣產的熱量是汽油的3倍,是天然氣的3.5倍,可以變成燃料,也可以成為原料,還可以是物料,是多用途的。」他以歐洲為例,指出氫能已在德國與英國走進家庭,英國更公告2026年所有家庭供暖器必須切換使用氫能鍋爐(熱水器)。
不過,氫本身是易燃物體,讓高鴻鈞認為,未來若要進入人類生活,例如氫能車或加氫站都會用在公共場域,也會有公共安全的風險考量,「像德國就因此出現15家以上的氫能鍋爐(熱水器)業者,正陸續投入測試認證。」高鴻鈞並進一步分析,台灣目前在燃料電池與加氫站等系統潛力無限,若要加速推動,也得在製程要求符合國際認證的安全標準。
高鴻鈞最後以加氫站市場為例透露,國內中油首座加氫示範站落腳高雄後,德國萊因也正配合協助中油在台北按照國際安全標準建置下一座加氫站,其他如交通移動載具的部分,也有氫能巴士業者等合作進行中。
最後他觀察,台灣氫能會迅速發展,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企業的出口競爭力,但也得靠政策政策的配套,四月初,能源署剛公布的台灣氫能發展路徑,在氫能供給、氫能應用與基礎設施都有更新的資訊,他認為台灣法規緊密跟隨國際腳步,也是很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