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以前是傳統產業,問傳統產業需要做研發嗎?或許過去20年不大需要,但面對2050年淨零轉型,低碳水泥一定非得持續研發。」面對股東們的提問,張安平也有感發表示,包括科技業、半導體,所有研發過程,中間絕對不會賺錢,也沒有人可以擔保研發成功,「但這種研發要做不要做?可不可以拿公司賺錢的一部份來做?就得靠大家共識。」
張安平向股東強調,用小的錢來看未來往前走,儘管這條路辛苦,但有了大家共識絕對不孤單,「我能理解賺錢要發股利給大家,但管理團隊也必須要給公司未來一個可能性,而不是什麼都不做只談錢。」在爭取股東利益的前提,張安平也希望一起跟股東許下未來。
台泥本業的水泥產業在淨零排放要求下,勢必得積極往低碳水泥相關產品進行布局。所以,公司也早就積極透過土耳其、葡萄牙等國際合作切入,2023年獲利表現中,已有45%來自歐洲的低碳水泥的貢獻,去年11月底,台泥更決定擴大投資歐亞非低碳水泥市場。
張安平在股東會上更正向表示,今年土葡及非洲的水泥市場都樂觀,也可以以給予台泥合理的報酬,其中,土耳其水泥需求量更是相對高,因為去年土耳其地震完的重建需求,加上法律要求太老建築必須拆掉都更,都讓土耳其子公司OYAK訂單能見度拉升,「土耳其也是我們所有區域最賺錢的水泥事業。」張安平表示。
至於股東關心中國水泥因當地經濟有所影響?張安平也坦承,的確有受到影響。不過,中國水泥市場現在還沒有碳費,他認為一旦碳費問題出來,台泥產品將可增加競爭力,不過,這並不表示台泥中國廠房不停窯、不關廠,「今年基本上可以說是沒機會可以從大陸市場賺錢,但我們還是會繼續經營中國市場,透過停掉一些窯,甚至有些廠覺得沒有未來性,條件不夠好會關掉,這是在未來的12到18個月會做的事情。」張安平說。
台泥總經理程耀輝進一步說明,台泥將持續透過國際市場的佈局降低兩岸水泥營收比重,其中,中國營收占比已從2022年的44%,降到2023年擬制性報表下的25%,台灣營收占比會從2022年的53%降至2023年的40%。
「原本我們預期2025年兩岸水泥營收占比能降低至50%,但這樣的目標已在2023年體現達標。」程耀輝表示,透過營收結構多元化,台泥已降低對單一市場波動影響,提升營運的彈性和應對能力,也增加了台泥多元收入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