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的花蓮大地震,斬斷了蘇花公路、摧毀了太魯閣景點,更將觀光旅遊業帶入瞬間冰凍的寒冬。花蓮是台灣招攬國際旅遊最大的亮點,少了花蓮壯麗的山海美景,台灣旅遊只剩下一堆散落各處的二級景點,吸引力大降。敏感的商家在5月的熱浪下感到寒風凜凜,台北市的永康街、新北市的九份金瓜石、往南直到台東的海岸,原本以日、韓、香港為主的自由行與團客人數都顯著減少,6月初台北電腦展的商務熱潮結束後,大地震對觀光產業的衝擊即將浮上檯面。
觀光署早先擬定「T2025—2.0新策略」,設定今年來台旅客1,200萬人的目標,被花蓮大地震打亂原有布局,長期策略難以推動,拯救產業崩盤成為眼前立即的挑戰。政府統計全國旅行從業人數有3萬4千多人,但是觀光旅遊產業是服務業的火車頭,後面還跟著餐飲娛樂、交通運輸與零售等關聯產業,衝擊是全面的。學者以2023年為基礎,估算花蓮的住宿、交通、餐飲、娛樂與購物等觀光消費約為80億元,然而地震傷害的是全台,觀光署統計2022年來台觀光客的總消費金額為新台幣530億元,這是一個經濟的大黑洞,衝擊不可小覷。
所幸過往我們已有多次拯救旅遊業的經驗,當年的921大地震災情比這次更為慘重,Covid疫情期間對全國的旅遊業急難救助方案也可參照,挑戰之處在朝野各黨要避開立法院政黨對立的情緒,儘速提出特別預算來緩解民間的焦慮情緒。
行政院長卓榮泰5月30日宣布放寬國人赴大陸的旅行團,暫時鬆綁所謂的「禁團令」,同時也表達歡迎中國團客來台,這是順應民情、拯救旅行業的正辦,特別是開放國人赴大陸旅行團,政府無需過度限制,儘速讓旅行業者恢復生意。不過,北京政府正把國民鎖在國內,衝刺國內消費,對人民出國旅遊有總量管制,連大門敞開的泰國都盼不到陸客,遑論有政治爭議的韓國、菲律賓與台灣,實務上陸客來台的人數恐怕極其有限。
觀光署原本就有台日韓「北三角」、台越菲「南三角」,以及經濟正在快速增長的雙印(印尼與印度)旅遊行銷計畫,這些都應該加大力度推廣。總之,趕緊針對重傷害的花蓮業者與相關旅遊業者給予緊急救助方案、解除台人赴中國旅遊的禁團令,開放中國團客、加大觀光客多元化的行銷力度。旅遊業正遭遇「地震清零」的天災,趕緊多管齊下,出手救救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