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枝象徵西方文化,巴沃表示,片中的不丹人看待槍枝,就如同看待西方文化,「不確定那是什麼東西」,並巧妙地反映在年輕喇嘛拿槍的各種怪異姿勢。對比於槍枝的是大型紅色木雕陽具,每次巴沃都會先跟觀眾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他透露,成長過程中,不丹家家戶戶都可以看到木製陽具,因為當地人相信,要去除某些想法或概念,就把那些會引起想法概念的物件擺在眼前,讓人們直視它,久了便能淡然處之,是他們文化中重要的一環。然而西化後,不丹人漸漸對這件事感到尷尬,會在意現代國家對他們的看法,如今已不常見。
《不丹沒有槍》入選本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15強,為此巴沃在一個半月內頻繁赴美國東西岸活動造勢,在美國棕櫚泉國際影展(Palm Springs IFF)宣傳時還巧遇偶像、法裔越南籍導演陳英雄。部分國際媒體對本片盛讚有加,例如《好萊塢報導》以「智慧有趣」形容,也有影媒稱它是迷人之作。
不丹沒有電影產業,拍片資源有限,巴沃拍的2部電影卻先後闖進奧斯卡。他隨片出席各地影展,接觸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驚訝發現那些政治立場對立、種族和宗教信仰不同的人,竟都喜歡他的作品,「這就是藝術的功能,把人們連結在一起」,巴沃自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