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三廠除役的最後時刻,國民黨立法委員演出「刀下留人」的戲碼,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在7月10日排審國民黨立委所提五個版本的「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案,試圖讓核三廠獲得換照、延役的機會。但是民進黨委員們以「沒有一個縣市願意接受核廢料」一致反對,而國民黨也沒有非過不可的決心,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說,就算耗盡全力通過修正案,台電如果不主動申請、提出延役計畫,法案也是躺著沒用。
爭議三十餘年、堪稱是撕裂台灣最關鍵議題的「核能」,在核三廠除役的命運確定後,正式蓋棺論定。這對堅定不移擁護核能發電的國民黨人來說,不只是必須面對難以承受的「核電廠告別式」,更是政治動員的挫敗;相反的,對於民進黨與反核團體來說,則是「非核家園」夢想的實現,是一整個世代的奮鬥換來的革命果實。
核三廠正式除役,到底該辦「核電廠告別式」,還是「無核家園慶生派對」,當然不會有共識,大家都說是科學問題,卻都以有利自己的科學數據來駁斥對方,時間久了,擁核、反核成為政治神主牌,只有立場、無法對話。
核能問題非常具體的反映了台灣民主體制的本質,核電是最專業、最難用白話文向庶民解釋的議題,最終卻得一次又一次藉由政治運動,由選票來做決定。
所幸台灣還是在吵鬧中持續前進,「透明化」是最大的收穫,現在台電官網即時公告清楚透明的「台電系統各機組發電量」,詳細揭露所有發電廠、每一個發電機組的淨發電量,以及占全國發電的比重,而且每十分鐘就更新一次,透明化是化解爭議的最佳良藥,也是國家進步的象徵。
還有在蔡英文總統任內啟動,預算金額高達5,645億元的「強韌電網計畫」,對於供電穩定的重要性,更高於核電存廢。這是將台電從二次戰後的老舊系統,晉級到網路、甚至AI時代的現代化電網工程。
當然,反核、擁核雙方都要面對鐵錚錚的事實—反核朋友們應該看到,在炎熱夏日,風電與太陽能加總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只占20%上下,其他都是燃煤、燃氣的「大排碳電廠」;而深信核能發電穩定又低價的朋友們,也得找出「核廢料到底要放哪裡」的解答,必須兩邊都面對問題、理性對話、形成共識,台灣才能迎來真正的「永續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