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國家歌劇院副總監鄢繼嬪出席台法文化工作坊時表示, 歌劇院有兩個跟AI有關的計劃。其一是青年創作工作室,簡稱為Lab X,顧名思義是針對X世代的創作者,他們幾乎是數位原住民(又稱數位原生代,digital native),大量使用手機和科技。歌劇院鼓勵創作者一起參與這個平台,帶進他們已有的資源,並引進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導師,陪伴年輕創作者進行探索、實驗和實踐。
此外,歌劇院每年針對不同劇場或國際趨勢,選定不同題目所推出的「新藝計畫」,此為命題式創作。鄢繼嬪說:「可能是物件、音樂,穿戴式或互動,可能是沉浸。」今年以「AI與劇場」和「多元參與」為主題, 徵件活動已於四月底截止。其中「AI與劇場」要求創作者「以人工智慧(AI)概念出發,不限型態與手法,可運用AI技術於演出中或探討AI議題」,目前已徵到很多作品。
台中國家歌劇院也把AI運用在控管場域,未來逐步朝向智能場館營運。鄢繼嬪表示,對他們來說,AI不只是創作工具,它也提供服務,甚至可視為歌劇院的工作夥伴。應用在場館管理上,歌劇院目前仍在「工人智慧」階段,但未來要邁向人工智慧。
她以館內溫度調配為例,「我們可以每小時,幾乎是每分鐘,檢測到每個座位或區域的氣溫。」在若票房爆滿的情形下,兩千個人坐在劇場的空調該怎麼配置。票房不太好時,觀眾都聚集在前方,後方區塊的座位溫度也可因應現場的需求而適度調整 。
鄢繼嬪說:「所有AI管理和控制是依靠大數據。」例如,歌劇院有很多公共洗手間,其中,為身心障礙者設置的特殊洗手間都有1個裝置,可以感應到裡面有沒有人。當使用者在裡面停留時間過長,就會發出警示提醒工作人員,使用者可能需要協助。
他們也可以從沖水流量來控制或掌握人潮動向,「為提供更體貼或適宜的服務,工作同仁、甚至未來的AI智能管家,可以引導遊客去人流量比較少的樓層的洗手間。」凡此種種,都是他們邁向智能場館營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