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指出,該名女嬰平日僅食用母乳及水果泥、蔬菜泥等罐裝副食品,自去年(2024)12月22日起出現便祕、食欲不振及活動力下降等症狀。至今年(2025)1月4日因症狀持續惡化就醫,並轉入住院治療。醫師觀察到患者深層肌腱反射減弱、眼皮下垂及四肢無力等情形後進行檢測,確認在糞便中檢出肉毒桿菌及毒素基因。
該名女嬰目前已接受專案進口的肉毒桿菌抗毒素治療,衛生單位也對其食用的副食品檢體進行檢驗中。
疾管署表示,肉毒桿菌以孢子形式存在於環境中,其毒素可引起中毒,尤其對1歲以下嬰兒風險更高。嬰兒腸道菌叢尚未發展完全,若食入含孢子的食品,容易導致腸道內病原菌增殖並產生毒素,潛伏期可達30天內。
疾管署強調,以下措施可有效降低中毒風險:
- 避免餵食蜂蜜:蜂蜜可能含有肉毒桿菌孢子,1歲以下嬰兒禁食。
- 清潔蔬果:帶皮蔬果可能沾染泥土,應徹底清洗及去皮後再製作食品。
- 妥善烹調:食物需煮沸至少10分鐘並攪拌,確保毒素失去活性。
- 檢查罐頭製品:若罐頭蓋子脹起或開罐後有異味,應避免食用。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近10年(2015至2024)台灣肉毒桿菌中毒病例數每年約0至6例,多為散發性病例,其中僅3例為未滿1歲嬰兒。
疾管署提醒臨床醫師,若遇到患者出現腸胃不適、疲倦伴隨視力模糊、眼瞼下垂及肢體無力等神經學症狀,應高度懷疑肉毒桿菌中毒,並立即通報衛生單位進行檢驗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