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28日中午,她與姊姊、父母開車出門,看到餐廳廚師跑到馬路上,周圍擠滿了人,網路癱瘓了好幾分鐘。「過了10分鐘,才不斷收到訊息,很多泰國人很恐慌,因為曼谷高樓大廈很多,體感非常搖晃,今天,聽專業建築工程師說泰國建築物有考慮到基本防震,但因為泰國不在斷層上,防震當然不像台灣的房子這麼強。」
房子可以說是她的家庭一直以來賴以為生的職業。Monica的父親是做台灣公共工程的營造商,姊姊Ashely從事房屋仲介、投資不動產,姊姊很會賺錢,20多歲就花了兩年時間環遊世界,她喜歡按摩、美食,最後發現消費水準遠低於歐美的泰國是人間天堂,2011年,Ashley29歲那年,決心和妹妹Monica一起到曼谷經營旅店。她長期關注全球各國不動產,在每個國家旅行時都會留意不動產情況,加上特別喜歡泰國,一開始投入民宿業。

Monica提到,「我們租了幾棟公寓,出租給觀光客,當年每個房間都自己刷油漆,那時候沒有airbnb,拿到的房子像毛胚屋,又沒什麼錢,就自己用手邊的材料做傢俱。當時有『背包客棧』論壇,中文服務提供者比較少,很多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旅客透過網路資訊查到我們。」
2014年,兩姐妹在曼谷阿索克(Asok)區租一塊地,開了一家精品旅店。兩姐妹非常有生意頭腦,主打各種主題房間,請藝術家來牆上塗鴉,有文青網美風格、泰國人妖風格、泰式米粉湯房、大象房…,「那時候就知道要讓大家好拍照。」Monica說,精品旅店賺了不少錢,全盛時期有38個員工。
她們打算擴大事業蓋飯店,又租了一塊土地準備蓋房。「然後疫情來了,我們拿到建設許可那年,還沒蓋下去,covid就來了。」為了保護本地人,泰國土地法規規定,外國人只能購買土地持分的公寓,不能購買透天別墅的獨立土地,不能買土地,只能租賃土地,且一般租約不能超過3年,必須去土地廳登記租約,繳一筆租賃所得稅,才能延長為最高租賃期限為30年,期滿可續約,最多可達90年,好處是防止價格被炒高,以保護本地人,然而對於外國投資者而言則有一種不確定性。
疫情使得精品旅店旅客人數銳減,短短半年便把之前數年累積的心血賠光,不得已斷尾求生,關掉精品旅店。Ashley說,「以前害怕買土地,只好用租的,不只租金高昂,還要花很多錢裝修,等於是花錢幫地主蓋房子,碰到疫情,因為地是租的,只能認賠殺出。」
她們原本打算拿來蓋飯店的土地因疫情停擺,只好改成餐廳才起死回生。但2022年,地主也受到疫情影響,關閉工廠,把土地賣掉,請她們離開。Ashley說好不容易扛過疫情,投資卻血本無歸,
即便如此,她們還是想扎根在泰國,決定自己買土地。泰國《土地法案》,外國人一般不得擁有土地所有權,若要購買土地或別墅,通常需要透過成立公司,且泰國股東需持有至少51%的股份,外國人最多持有49%。她們與泰國合夥人成立泰國公司,去年終於在挽那(Bang Na)買了一塊地,今年準備要蓋房子了。Monica說,「等於上面蓋的東西是自己的,不用怕哪天被房東趕走,或是疫情來撐不下去,不需要再流浪漂泊。」

為何這麼喜歡泰國?Ashley說,「一開始是因為喜歡泰國,後來待久了有感情,在這裡累積的基礎也不錯。」她認為,經過這次地震,大家或許會對於高樓產品感到害怕,但泰國的別墅房對投資者仍具吸引力,她看好未來20幾年東南亞的經濟發展。中國衰退後,投資者多半轉往越南、泰國,「越南的優點是提供好的吸引外商的稅務條件,泰國則是長期政治穩定、人民和善,也不是共產黨執政。」
Monica不希望地震影響觀光經濟產業,疫情後,泰國努力復甦,去年卻傳出遊客來到泰國被騙往緬甸詐騙園區,搞得觀光客不敢上門。這次地震,旅行社客服無疑收到許多取消行程的訊息,「很多人會想知道下個禮拜安不安全,但這就像天氣一樣無法預測,我不會跟大家說下個禮拜絕對安全,但你看看,今天的曼谷街頭是恢復正常的狀態。」
她們一家人目前都以外國人身分定居泰國,也即將蓋自己的房子。Monica開玩笑又自豪地說,「爸爸是蓋房子的人,我們會諮詢他的意見,讓他做結構安全性顧問,蓋出泰國防震標竿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