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底,國內金屬機殼大廠可成將召開股東會全面改選董事,未料卻出現11人搶7席董事的競爭局面,除了公司派足額提名,以新加坡外資股東TIH執行長王亞倫為首的一派,也提名1普董、3獨董,成為國內首次有外資出面角逐董事會的案例,讓今年改選備受關注。
本刊調查,近期雙方隔空交火,來自新加坡的TIH被指為假外資、有中資背景,面對外資股東提名競選董事,可成董事長洪水樹還對外喊話「一席都不能讓」,認為外資股東的提名策略有爭奪經營權的可能性。
面對相關情事,外資股東代表王亞倫親上火線怒斥抹黑,並強調:「過去保管銀行中國信託、金管會都曾經對TIH背景進行查核,並未認定有不法或中資疑慮;今年TIH依法向股東爭取投票支持,何來搶經營權之說?」
王亞倫反問:「洪董(洪水樹)對外稱『一席都不能讓』,到底在怕什麼?如果公司的普董、獨董都是他的人,制度上恐缺乏專業與外部監督。」他表示,這次TIH提出的三名獨董候選人,分別具備法律、會計與投資併購背景,「我們的目的是希望在公司治理、財務及轉型策略上提供支持與建議,不是要奪權。」
以王亞倫為首的外資派,自2021年開始投資可成,他觀察:「2020年可成處分泰州廠後,手握千億現金,公司隨後便宣布啟動轉型,原本目標跨入5G、車用、醫療產業,接著喊出要布局半導體、航太領域,但成效始終未明,轉型計畫也從五年變成十年,轉型大計似乎已淪為口號。」
王亞倫表示:「持股可成期間,我們針對資本配置多次與公司溝通,卻都沒有結果,直到2023年才開始行使股東權利,沒想到,可成董事會竟違法剔除股東合法提案,事後遭金管會裁罰;去年7月,洪董(洪水樹)家族9人因涉嫌內線交易被台北地檢署約談,最後董事長以千萬元交保。相關案件都凸顯出可成公司治理出現缺失,有必要進行監督。」
另根據媒體報導,洪家對可成直接、間接持股約30%,洪水樹三兄弟皆為可成董事。對此王亞倫也提出質疑:「洪家直間接可控可成股權約三成,到底有沒有合法據實申報?」
王亞倫指出,面對市場對TIH的質疑,歡迎主管機關進行查核,「我們如果是中資,願意配合法規賣股!」他重申,這次會提名角逐董事會,是希望可成股東有更多選擇,「現有董事會成員家族色彩過於濃厚,既然公司上市,董事會就需要有更多不同的人來監督。」而接下來情事會如何演變,待股東會當天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