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既有資源打造運動舞台
世壯運與一般國際運動競賽不同,只須年滿30歲就能以個人名義報名參賽,提供所有運動愛好者一展身手的圓夢舞台。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執行委員會執行長林哲宏表示,世壯運除了是推廣全民、終身運動的指標賽事,本屆賽事也於不同面向響應時下的永續議題,讓永續理念從賽會延伸到日常。
林哲宏指出,本屆世壯運比賽場館的規畫,台北市不僅皆以既有場館作為比賽場地,也優先透過借用或租賃方式取得競賽器材,減少舉行運動賽會所產生的資源浪費。像輕艇、划船、帆船等項目的競賽器材便以租借取得,善用資源且降低建置成本。
林哲宏也分享本屆賽事的特色場地,他指出2024年巴黎奧運有高達95%的場館為現有及臨時建置,並於城市特色地標前舉辦賽事,不僅展現城市特色,也減少新建工程對環境造成的負擔。本屆世壯運也仿效此一作法,例如沙灘排球規畫於台北市政府前廣場舉行,賽前五天將租用細沙,並建置排球攔網、淋浴間與觀眾席等,打造符合國際標準的沙灘排球場,再於賽後兩天內撤除,場地改作為田徑公路10公里及21公里路跑賽場。國父紀念館周邊也會化身定向越野場地,讓選手在挑戰任務之際,也能瀏覽台北城市風光。

落實環保的指標賽事
此外,2025雙北世壯運也推廣貼近日常的環保理念,林哲宏表示,致贈給參賽選手的禮包中,後背包、水壺、餐具、毛巾及賽會服裝等紀念物,都以環保材質製成,是落實環境永續的基本配備。他也提及,本屆賽會的永續頒獎系統設計,不僅獎牌設計融入雙北城市特色,更以回收或自然材質做成獎牌織帶、托盤和頒獎台, 並榮獲「2025德國iF設計獎」肯定。


環保精神同時也貫徹於2025雙北世壯運的諸多環節,林哲宏舉例,賽會不提供一次性塑膠用品、加強資源回收,並推廣低碳綠色交通,包括規畫偏遠地區選手接駁車、提供外國選手1,200元交通票卡等,期盼選手們善用大眾交通工具前往比賽場地或體驗雙北城市風光,響應永續賽會的理念。
創造全民健康生活
社會倡議也是2025雙北世壯運著重的面向,例如為身障選手設立帕拉競賽組別,且針對競賽、交通、場館規畫無障礙設施,並提供免費預約復康巴士等協助。而開、閉幕式節目也涵蓋原住民族文化、身障參與、性別平權等主題,體現賽會對多元價值的尊重。
此外,為了提倡全民運動,本屆世壯運於賽前舉辦各式運動訓練營及測試賽,培養民眾的運動知識、健康意識和運動習慣。林哲宏表示,「希望賽會落幕後,能留下全民運動的風氣,不僅提升個人身心健康,也促進運動產業發展,打造更具活力的城市。」
克服挑戰迎來國際盛事
2025雙北世壯運規模為台灣史上國際綜合性運動賽事之最,台北市雖曾主辦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但由於兩者性質不同,也帶給雙北市不小的挑戰。林哲宏說明,於奧、亞運及世大運,各國均會幫選手組隊參賽,2025雙北世壯運則以個人報名為主,因此首要面對的難題,就是如何號召世界各地的運動愛好者報名。

為了吸引各路好手,2025雙北世壯運執委會積極邀請前九屆世壯運及其他壯年運動會的選手報名。與此同時,也前往歷屆世壯運報名人數最多的紐西蘭、澳洲及鄰近的香港、日本、新加坡進行宣傳,並透過台北市的姊妹市、駐台單位及企業協助,全力行銷2025雙北世壯運,最終吸引了2萬5,000多名選手,參與人數創下台灣國際綜合性運動賽事的紀錄。
「本屆世壯運共有6,500多位國外選手參賽,選手的簽證也是一大課題。」林哲宏說明,有別於世大運的選手代表團以免簽入境,世壯運以個人名義參賽,有些國家的選手會面臨簽證問題,「因此需展開跨部會專案處理,希望讓選手們都能順利來台比賽。」
而在賽會期間,如何顧及數萬名選手及隊職員的安全,建立完善的醫護機制,同樣考驗雙北市的應變能力。林哲宏表示,世壯運參賽族群年齡層偏高,加上多半非專業運動員,發生運動傷害的風險也相對較高,所以每個比賽場館都會安排醫護人力及救護車待命,也與醫院合作建立「綠色通道」,一旦選手出現緊急狀況,就可立刻救護送醫。
觀賞賽事為選手喝采
2025雙北世壯運包含35種運動種類,民眾不論親臨現場或觀看賽事轉播,都能感受到競技運動的熱血與榮耀。林哲宏表示,在本屆比賽種類或項目中,有些台灣民眾較少接觸的特色運動值得一看,例如木球,「這是台灣人發明的運動,其打法、規則和高爾夫球相似,球的大小可一手掌握,球門柱及球桿的設計靈感則來自台灣啤酒瓶,我們也期盼透過此次賽會,將木球推廣至國際舞台。」
林哲宏也推薦極具觀賞性的帆船比賽,「海象及風向皆會影響選手的表現,民眾可欣賞選手比賽時與大自然搏鬥的矯健身影。」而定向越野短距離組將從國父紀念館出發,競賽場域包含信義商圈行人徒步區,民眾有機會近距離為選手加油打氣。林哲宏補充,棒球是深受國人喜愛的運動,本屆賽事也是世壯運創辦以來首度設立女子棒球組別,歡迎民眾為球場上的女力喝采。
2025雙北世壯運不只是體育競技的舞台,更是全民運動與永續理念的實踐場 域,隨著賽事到來,健康、永續的生活方式也將深入台北,為這座城市帶來更 多活力。
賽事轉播
- 電視:民視無線台、民視台灣台
- 網路平台:YouTube「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 四季線上世壯運專區、中天新聞網、東森新聞網、 民視新聞網
- OTT播出平台:中華電信MOD、 愛爾達OTT、LiTV、Hami Video、 四季線上
2025雙北世壯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