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PO在臉書社團《我愛全聯-好物老實說》發文提到,從全聯買回家的袋裝魷魚片在用清水沖洗時,竟意外洗出「整盆泡泡」,她擔心是否為化學添加物殘留,因而發文求解。
沒想到貼文一出,不少網友留言安慰:「魷魚的黏液啦」「不只有魷魚,我洗透抽也會,是正常的」「我洗蝦仁也會」「海鮮類沖水都會起泡」
一名從事食品烹飪的網友指出,蝦仁、透抽、魷魚、小卷等海鲜類,體表或肉質中富含肌動蛋白、肌球蛋白等「水溶性蛋白質」,沖水搓洗時與空氣攪拌會起泡,作用就如天然界面活性劑。
此外,部分魷魚在捕撈或處理後也可能添加保水劑(如磷酸鹽)、鹽類保鮮成分,也會造成起泡現象。
雖然多數泡沫屬正常現象,但專家提醒,若清洗時出現以下3種狀況,建議避免食用:
- 泡泡異常濃稠、滑膩
- 伴隨刺鼻或化學味道
- 腥味強烈、不新鮮氣味
一旦懷疑海鮮品質異常,建議停止烹調,可將產品送第三方檢驗單位檢驗以策安全。
過去漁業署也曾發文說明,像透抽、魷魚體表常會分泌富含醣蛋白的黏液,具有防御细菌、潤滑保護、維持滲透壓等功能,是其自然生理現象。只要無異味、無化學残留,沖洗乾淨即可料理,民眾可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