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11:41 臺北時間

三峽重大車禍釀3死掀「路怒症」討論 醫示警:大腦剎車壞了

mm-logo
時事
醫師張嘉銘指出,「路怒症」背後的真相,小心是隱藏的陣發性暴怒症在作祟。(示意圖,Pexels)
醫師張嘉銘指出,「路怒症」背後的真相,小心是隱藏的陣發性暴怒症在作祟。(示意圖,Pexels)
新北市三峽區19日發生重大車禍,78歲余姓老翁駕車衝撞人群,造成3死12傷。網紅Cheap質疑,老翁在肇事前疑似追撞一名女騎士,質疑這起事故恐為「路怒隨機殺人」,引發社會關注。對此,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舊指出,「路怒症背後的真相:小心是隱藏的陣發性暴怒症在作祟」,陣發性暴怒症不是個性問題,而是大腦的「煞車」壞掉了。
網紅Cheap昨(20日)在臉書貼出一段監視器畫面,並梳理時間軸,後得出結論,表示三峽重大車禍是一起「路怒隨機殺人」,肇事的余姓老翁在追殺機車,讓Cheap直呼「太恐怖了!」
這起車禍也意外掀起大眾對於「路怒症」的討論。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臉書發文指出,這類看似單純的暴力行為,背後可能與精神疾病有關。他提醒,所謂「路怒症」背後潛藏的可能是「陣發性暴怒症」(間歇性爆發性疾患,IED),並非單純個性暴躁,而是大腦「煞車系統」出問題。
張家銘說明,陣發性暴怒症的特徵是「遠超過合理程度的憤怒與暴力行為」,常見情境如開車遇到超車、按喇叭、被擋道,便情緒失控,出現逼車、下車理論、甚至動手等激烈反應。
他也強調,這種情況並非偶發情緒失控,而可能是大腦長期神經調控異常的結果。雖然每次發作不會超過半小時,但對人際關係、工作、甚至法律責任都可能帶來長遠影響。
張家銘呼籲,若曾在駕駛時失控,不必自責,但應正視情緒失衡的訊號。他建議,透過減少咖啡因攝取、避免刺激、規律運動、冥想與充足睡眠,幫助穩定情緒、預防暴怒行為。
更新時間|2025.05.21 12:2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