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05:28 臺北時間

「小哥」是不是中國用語?高雄書局看不慣翻譯下架漫畫 網掀兩派論戰

mm-logo
時事
部分台灣民眾擔心漫畫翻譯使用過多中國用語,有一派人士主張要抵制。(示意圖,photoAC)
部分台灣民眾擔心漫畫翻譯使用過多中國用語,有一派人士主張要抵制。(示意圖,photoAC)
近年來,由於抖音、小紅書等中國社群平台的興盛,連帶使得不少「中國用語」在台灣日常生活中悄然流行,引起一派網友警覺,擔心這些外來詞彙可能會削弱台灣語言的主體性,因此主張抵制。高雄「日閱書局」近日強硬表態,因一本漫畫使用「小哥」一詞,決定將其下架,這起事件在網上掀起正反兩派雄辯。
日閱書局在threads發文,呼籲台灣的出版品停止使用中國用語,並以一本漫畫中的對話為例,書中一名老闆稱呼顧客為「小哥」,店家強調台灣人習慣以「小」來稱呼家中排行較小的成員,與中國用法不同,這種語言習慣的混用反映出部分人對文化差異的漠視,甚至認為「用中國習慣用語又怎樣」。
針對網友提問如何將翻譯在地化時,日閱書局建議可將「小哥」翻譯成「肖年欸」,認為翻譯應考量文化與習慣的差異,選用能讓臺灣讀者產生共鳴的在地詞彙。不過,店家也憂心指出:「現在的問題是,台灣部份讀者已經分不清中國與臺灣習慣用語之間的差異了。」
網紅「次郎 JIRO」後續轉發日閱書局貼文,引起另一波討論,針對「小哥」一詞的用法,網友們意見分歧,有人認為這個詞在台灣曾經流行過,現在多半與費玉清畫上等號;也有人認為翻譯成「小哥」並無不妥:「『小哥』是台灣用法吧,『小哥哥』才是中國用法」「他把小哥和小哥哥搞錯了」。有人則認為這只是主觀感受的差異,並幽默表示:「費玉清看來是不能去這個書局了」「不然要怎麼翻,葛格?」
然而,也有另一派聲音表示擔憂,一位國文老師就擔憂過度使用對岸用語可能導致文化流失,「我認為這真的是一個值得嚴肅看待的課題。身為一個國文老師,看到學生使用對岸的用語時,也會皺起眉頭。或許有人不以為意,但一旦量變造成質變,我們將失去更多」。
更新時間|2025.08.20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9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