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職場 支持青年全方位職涯成長
「現代青年具有獨特的自主性與創造力,踏入職場後,仍會持續探索興趣或發展第二專長。」台北市青年局局長周羿希觀察,因應這股趨勢,青年局推出多元職場培力方案,幫助青年斜槓發展。
其中最受歡迎的「青年斜槓培力暨市集活動計畫」,透過專業課程與顧問陪跑,協助青年提升競爭力,並媒合設攤機會,幫助青年拓展人脈與資源圈。就讀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的思思分享,自己平時就會利用課餘時間參與市集活動,這項計畫不僅提供機會測試商品的市場反應,更讓她對品牌經營與顧客互動有更深刻的理解,對於未來如何呈現商品更有信心。

此外,青年局也推出實習津貼措施,照顧不同階段青年的職涯需求。周羿希舉例,全國首創的「青年實習津貼」以在學青年為補助對象,提供通過申請的實習生每月5,000元、最多3個月共1萬5,000元補助,在今年受理的800餘件申請案中,逾50案為弱勢青年加碼補助,可見是讓青年能安心追求夢想的重要助力。
對於尚未踏入職場的青年,「青年以戰代訓銜接職場計畫」與Google、台灣微軟、NVIDIA教育夥伴等知名企業合作,開設AI應用開發與網路媒體製作等課程。周羿希表示,「我們建立產、官、學合作平台,目的是縮短學用落差,讓青年提早適應職場環境。」仍想持續進修的青年則可申請「青年職涯進修補助計畫」,最高補助1萬元課程費用,一名網頁開發工程師就透過補助完成中餐丙級考照,為未來經營特色地瓜球的斜槓事業做準備。
認識社會 建立青年參與公共事務機制
除了協助青年職涯發展,面對青年世代對公共議題的熱忱,青年局積極搭建參與平台,讓青年的聲音能轉化為政策動能。
周羿希觀察,現代青年對公共事務充滿關懷與創意,卻不知如何將想法轉化為具體提案。因此,青年局在各項公共參與活動中,都特別規畫培力工作坊,引導、協助青年將創意構想轉化為政策建議。
去年舉辦的「公共政策創意暨辯論競賽」即以第一殯儀館的未來用地規畫為主題,邀請青年提出創意構想,吸引近250人參與。周羿希分享:「參賽團隊提出『心靈再生基地』複合式空間、國際級極限運動場與都市農業體驗場域等創新構想,展現青年對公共議題的關懷與創造力。」

除了培養青年關心公共事務,青年局也相當重視青年的多元培力與發展,「協助青年多元發展補助」已補助上百個社團,涵蓋培訓、成果發表、運動賽事等活動。備受好評的「青年學堂」則已累積辦理65堂以上課程,涵蓋ESG、數位AI、自媒體經營等主題,今年下半年更推出溝通力進化、情緒覺察及IP產業探索等課程,並舉辦名人講堂,邀請柔道國手楊勇緯等人分享自身經驗,幫助青年拓展視野,培養跨領域思維。


認識世界 打造青年國際交流平台
周羿希強調,「台北市青年局是全台第一 個創設『國際發展科』的青年事務單位。」 今年更主辦首屆「2025 Global InnoYouth Summit臺北青年高峰會――國際青年創未來」,邀請全球逾40座城市、超過150名青年、創新創業家參與,分享太空新創、未來城市推動等多領域的實務探討,築起青年與世界的橋梁。
台北市也是全台第一個推動「青年赴海外實習計畫」的地方政府。周羿希說明,實習地點橫跨美、亞洲,提供AI科技、商業行銷、人資管理、環境永續、公共參與等五大領域實習機會,並給予機票、生活津貼、行前培訓、簽證及保險等全方位支持,首屆即吸引超過500名青年報名。
前往美國洛杉磯科技公司實習的黃正鵬分享,這次赴美實習不僅在專業領域累積經驗,更深刻體驗到美國平等、彈性的職場文化並學習獨立生活。而赴泰國曼谷國際人力顧問集團實習的賴映寧則表示,雖然過往未曾從事人資工作,但對自己的溝通與團體協作能力有信心,相信經過這次海外實習經驗,將讓她更勇於「做中學」,拓寬未來職涯道路。
青年局另一項創新政策則是「國際實習生計畫」,去年邀請哈佛大學學生來臺實習2個月,今年更擴大邀請賓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及早稻田大學等8名國際青年,並首次納入12名來自台北市大專院校及高中的學生,共同展開為期八週的深度實習,從政策研究到市政體驗,深入參與台北市的公共事務與城市發展。
其中,來自早稻田大學的宮野與松野同學分享,能以國際學生的身分直接接觸地方政府的青年政策,並透過夜市田調、與里長訪談以及政策提案撰寫,甚至與市長分享實習研究,是難得且深具啟發的經驗。
周羿希表示,台北是座青年可以在此盡情揮灑青春、實踐夢想的城市,而青年局正是他們最堅實的夥伴。未來,青年局將持續鼓勵青年多元參與,並陪伴每個青年探索自己、活出真實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