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亞洲划船錦標賽將於10月16日在在越南舉行,代表隊選拔卻出現爭議。李冠儀昨(21日)在臉書以《全運奪冠卻被剔除亞錦賽名單──台灣體育選拔的黑幕》為題發文,表示自2023年杭州亞運後,我立下目標要挑戰下一屆名古屋亞運。因此在2025年初進入亞運培訓隊,當時正逢協會聘請德國籍楊恩教練指導。
李冠儀表示,不可否認,楊恩的理論確實帶來一些啟發,但她始終得不到肯定。楊認為她因為長期接受輔仁大學體系訓練,動作無法符合他的標準。「然而,十年的基礎要在半年內全面推翻,是否合理?」
李冠儀透露,今年7月亞運選拔,她以「公開量級」身份參賽。依據選拔辦法,公開量級應錄取3人。然而,9月1日亞錦賽名單公布時,她卻接到通知,理由是──「她原本是輕量級選手,不適合參加公開級賽事」。李冠儀質疑「協會與教練在選拔當時都清楚我的身份,為何等到名單公布後才臨時否決?」
李冠儀繼續說:「更令人不解的是,輕量級原應錄取4人,名單卻出現5人;而公開量級單人雙槳明訂為3人,我卻被剔除資格,由輕量級選手直接遞補候補。」而在9月20日時公告亞錦賽報名項目的名單,輕量級選手竟然也能報公開組別候補,「意思是公開級和輕量級根本不需要區分?」
李冠儀質疑:「這代表什麼?代表名單並非完全依照規則,而是受到個人偏好影響。這樣的結果,是否符合『公平』與『正義』?這是台灣體育應有的制度嗎?」「我沉默至今,不是因為接受不公,而是因為全力專注於全國運動會。最終,我奪下雙料冠軍並突破個人最佳成績。」
李冠儀表示,她要感謝輔仁大學、新北市與國訓中心長期支持,讓她能堅持到最後一刻。如今她提出陳情,不是不僅為了自己,也是為所有正在努力的台灣選手。「我們付出的,是青春與十年的汗水,不應因為一句評語或一個偏好,就被抹煞。制度存在的意義,是保障選手,而非打壓選手。成績不會憑空而來──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每位選手都應得到尊重與支持,而不是任意的否決。」
李冠儀說:「我只要求一個合理、公平的解釋。然而,即使教練團多次協助我聯繫協會祕書長,我始終未得到合理的說明。因此,我選擇站出來,希望這份訴求能被社會大眾看見。」文末還標註運動部及李洋的臉書帳號。
對此,運動部今回應,公平透明的選拔制度是運動發展的重要基礎,表示協會予以教練「自行遴選組訓」有精進空間,將請協會及選手說明,促進雙方充分溝通,以釐清事實並尋求改善共識。
有關選拔爭議,運動部已要求協會瞭解亞錦賽報名相關應變機制。運動部強調,制度透明是運動發展的基石,所有運動員的努力應獲得公平、公正的對待,保障選手能在健全的制度下專心訓練與比賽。運動部將持續監督、協助協會完善流程,確保類似情況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