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曾於渣打銀行等金融機構擔任要職、現任台灣美國商會執行長魏凱(Carl Wegner);總部位於新加坡、致力於科技創新的國際性非營利組織(Global Finance & Technology Network,GFTN)日本創辦人鬼頭武司(Takeshi Kito)、總部位於澳洲加密貨幣交易所風險與合規部門負責人馬龍(Alexander Maron);及在《富比士》雜誌撰寫金融監管和科技政策相關文章,現任以色列海法大學法學教授派菁(Nizan Geslevich Packin)等人,從政策到落地的虛擬貨幣推動先行者共同討論、進行一場腦力風暴。
金管會證券期貨局主任祕書黃仲豪先以「虛擬資產與未來金融」為題進行短講。他指出,台灣《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VASP)年中已報行政院,草案中也納入「穩定幣」相關規範。日前也公布9家VASP業者完成洗錢防制登記,是台灣虛擬資產服務產業重大里程碑。
「歐盟起步早,但目前全球穩定幣市場由美元主導,顯示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影響力延伸至虛擬資產領域。比較亞洲國家發展,以日本進度最快,各國皆依據自身貨幣定位與戰略規劃採取不同步調,」他表示,「金管會將穩定幣定位為『連接實體金融與虛擬世界的重要窗口』,規劃以『貨幣型穩定幣』為主,不涉及資產連結或演算法設計,與美、歐發行主體不侷限於金融機構不同,我國傾向由受高度監管的金融機構先行。」
先前,金管會已持續和央行做意見交換,並且參考採取央行所提4大相關建議,包括準備資產審計、資訊揭露、準備金計提和業務申報等。黃仲豪表示,由於牽涉如央行和法務部等跨部會,需等行政院召開相關會議後,才能確定何時報送到立法院審議。
至於前些日子,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關稅政策,引發虛擬貨幣連鎖拋售效應導致爆倉。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於出席立法院諮詢時表示,該現象也顯示出這虛擬貨幣波動大的特性,如果現實資產(RWA)代幣化越來越普遍,或成為國內支付,新台幣、穩定幣還是有存在空間。
「採取不冒進、但也不落後態度。未來等該專法公布實行後,金管會將依據授權,訂定管理穩定幣發行規定,符合資格條件的銀行,才能在境內申請發行穩定幣。」他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