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6 05:28 臺北時間

沒有名字的鐵牛1/入行一甲子 80歲才站上台成為主角

mm-logo
人物
金鐘60特別貢獻獎得主葉輝龍在台視木工廠工作逾30年,憑一張照片就可以製作出龍椅。
金鐘60特別貢獻獎得主葉輝龍在台視木工廠工作逾30年,憑一張照片就可以製作出龍椅。
從事木工產業67年,葉輝龍前半生為了脫貧,反覆創業,認真打拚,日夜加班,被人稱做「鐵牛」。人生下半場駐守台視木工廠,他製作的布景、道具在《五燈獎》《少年特攻隊》《嘉慶君遊台灣》等節目出現,但布景、道具連配角都不算,起初連片尾字幕都看不見他的名字。
80歲了,葉輝龍終於在金鐘60站上舞台成了主角,迎接遲來的掌聲。請記住他的名字:金鐘60特別貢獻獎得主葉輝龍。
金鐘60公布入圍名單那日,主持人一度口誤唸錯葉輝龍的名字,輝唸成「ㄏㄨㄟˋ」。葉輝龍不知道這段直播小插曲,當時他正專心製作道具,直到節目部經理楊秋蘭領著一群人從九樓辦公室直奔一樓木工間報喜。「葉師傅一聽到,眼淚就掉下來了。我們知道外界沒人認識他,但我們整層樓歡聲雷動,他真的是實至名歸。」楊秋蘭回憶說。

默默付出的幕後人員,應該被讚揚

木工間位處台視一樓,堆滿角料與板材,擔心作業時揚飛的木屑與粉塵會竄至大樓其他空間,沒安裝中央空調,10台抽風機加電扇輪流作業也無法驅散悶熱。「欲喝舒跑嘸?這裡太熱咧,我一次都買很多瓶。」穿著耐髒短袖衣物與迷彩褲的80歲老師傅閩南語與台灣國語交錯,他不菸、不酒,有客來訪,會熱情地打開手作隱藏式儲物櫃門後的冰箱,拿出最愛的運動飲料分享。
平日訪客不多,除了美術組主任與美術指導會拿著參考資料來找葉輝龍討論要做的景或道具,大多時候葉輝龍都是默默做事,偶爾也會有出乎他意料的大來賓。
20251031pol002
金鐘影帝陳亞蘭(右)與葉輝龍(左)合作多檔戲劇,對葉輝龍製作的布景與道具印象深刻,力薦台視幫他報名金鐘獎。(陳亞蘭提供)
金鐘影帝陳亞蘭許多檔古裝劇、歌仔戲都是與葉輝龍合作,2人其實沒有直接交集,卻因他的布景與道具太過仿真、細緻,讓陳亞蘭忍不住好奇葉師傅何許人也,「每次我們覺得很厲害的成品問是誰做的,都是葉師傅,像《嘉慶君遊台灣》,他在棚裡搭了一艘23公尺的船,還原台南的成功號(為紀念鄭成功橫渡台灣海峽而仿造的17世紀中式帆船)。」
陳亞蘭因此特別到木工間拜訪,看見葉輝龍,也看見他做的事。「葉師傅親手,一塊、一塊做出古裝劇裡的道具與場景,如果不是他,我們古裝劇要去哪裡拍?必須要有人看見他。」陳亞蘭力薦台視幫葉輝龍報名金鐘,她說:「默默付出的幕後工作人員應該被讚揚。」
葉輝龍從沒想過自己會得獎,「咱只是一個做粗工的人,沒到那個程度啦!」但他的粗工絕非一般程度,19年前他雕琢出古裝劇《神機妙算劉伯溫》裡的各種精妙機關;6年前在楊麗花歌仔戲《忠孝節義》重現戰國時代馬車、船屋;3年前在陳亞蘭奪下金鐘影帝的《嘉慶君遊台灣》裡復刻清代北京太和殿;近幾年也在時代劇還原光復初期街景與內景,縱使全劇終後就得拆除,留存的影像都成了他珍藏的作品集。
20251031pol002
葉輝龍參與製作台灣最早電視選秀節目《五燈獎》的布景,幾個燈幾分的背板即是由他完成。(台視提供)
細數他創造的布景與道具,最早可追溯至1968年。台視開播第6年葉輝龍就進台視,《五燈獎》那個「一個燈、二個燈、三個燈」的背板就是出自其手,他還參與白嘉莉主持的綜藝節目《歡樂週末》製景,後來為了創業離開,1996年才又回到電視圈。回鍋後的30年間,歷經有線電視開放、電視台民營化、觀眾收視習慣改變,木工班從三班制、十多人縮編到現在僅剩2人,時光如底片快轉,只有他依舊坐鎮木工間。
「木工間有我在這裡,穩ㄟ!」聊起專業領域,葉輝龍倒是沒在客氣,眼神亮了些,微微頷首,像是在替自己蓋章認證,就差沒「搭胸坎掛保證」。他最厲害的是憑著一張圖、一張照就能製作出實物,堪稱人體3D列印機,那是天賦與累積67年的木匠實力。「我什麼都會做啊!像阿嬤的衫櫥我趁空檔做了十幾個,現在拍這檔《寶島西米樂》,全都從道具間被搬出來用;做電視箱我專門的,以前就在做這個。」
更新時間|2025.11.06 09:14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活動期間,動態雜誌免費線上閱讀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