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D是德文的「另類選擇黨」縮寫,2013年才成立,創黨宗旨原本是反對歐盟單一貨幣政策,也就是所謂的「疑歐派」,但近兩年隨著中東難民問題白熱化,AfD也順勢質變為反移民政黨,坐收民粹的漁利,快速擴張勢力。根據開票結果, AfD已拿下13%選票。
要理解這個數字的意義,必須先了解德國極右政黨的發展史。二次大戰德國納粹戰敗,新的德國聯邦議會於1949年成立,其後至今,沒有任何一個比中間偏右的基民黨還要更右傾的政黨,能夠超越5%政黨票的門檻,踏入國家議會殿堂。但這個維持了將近70年的「反極右」德國政治常態,終於在此次大選中被打破。
梅克爾領軍的基民黨和姊妹黨基社盟此次拿下32.9%,成為國會第一大黨,比原先預估的36%低,更遠低於四年前的41.5%。其次是舒爾茲領軍的社民黨,僅拿到約20.6%選票,遠低於選前預期,創下二次大戰以來最差的得票率。由於無政黨單獨過半,梅克爾必須與其他政黨結盟,組成聯合政府,而她的選擇,將帶來微妙卻影響深遠的後果。
目前梅克爾的首選,似乎是自民黨,退而求其次,則是綠黨。但由於這兩黨預估席次都不多,基民黨想要取得過半席次,勢必須要合縱連橫,費盡心思遊說各方,難度甚高。
另一條較簡便的途徑,則是延續過去四年的作法,與社民黨組成大聯合政府。這兩大政黨掌握最多國會席次,加起來輕鬆過半,因此走這條路表面上似乎是順理成章,問題是,這麼一來,卻有可能讓AfD榮登最大反對黨的寶座,引發難以預測的政治效應。
極右的AfD若真成了最大反對黨,將有資格對梅克爾進行詢答,無形中掌握了議題風向和媒體曝光率。不僅如此,德國議會質詢向來以文明理性著稱,強調尋求共識,而非激情演出;但未來AfD的議員踏入議會之後,恐怕會讓這項優良傳統,一夕瓦解。
選舉期間,AfD的支持者在梅克爾的造勢場上吹哨子,大吼「回家去!」;AfD黨魁之一在公開場合揚言要把梅克爾的土耳其裔閣員「送回土耳其」,還呼籲德國人應「以兩次大戰期間的德國軍人為榮」,種種激烈言行,都預告了極右入侵的德國議會,將不再波瀾不興。
資料來源:New York Times, The Indepen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