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11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1 筆
- 取得的資料足以顯示,不需要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1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所有資料皆已被取得且顯示,關閉無限滾動功能
財經理財
【勞保領很大1】勞保年金月領3萬比想像中容易 只要做這件事再多領2成
2022.06.18 05:58
你有算過,退休後勞保老年年金能領多少嗎?晚5年領又會差多少?專家表示,若退休後能先hold住、晚5年請領勞保老年年金,每個月年金能多領2成,活到老、領到老。
財經理財
俄羅斯主權債恐違約 新興債投資人如何自救?
2022.03.16 17:01
烏俄戰爭打了將近一個月,許多持有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的投資人也跟著心寒,不但淨值大幅下跌,有部分基金還被停止交易。後續怎麼看?專家表示,觀察兩國簽署的和平協議及聯準會的風向,先不冒進為原則。
財經理財
烏俄衝突爆發能源危機 這檔ETF小黑馬2天飆2成
2022.03.03 12:11
烏俄衝突爆發,讓油金價格持續飆高,原油更是突破每桶100美元,促使替代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公司股價攀升,標準普爾潔淨能源精選指數近一個月則是大漲近2成,也讓連結該指數的富蘭克林潔淨能源ETF(00899),在短短2天大彈近20%,讓不少投資人驚呼,真是ETF小黑馬!
財經理財
外界估Fed第4季縮減購債規模 專家:提高債券部位、高收債有潛力
2021.08.23 10:51
美國聯準會(Fed)近來頻釋出將縮減購債規模、QE退場等訊息,外界預估最快10月進行。另據美國勞工部上週公布,初領失業金34.8萬人,創疫情來新低。對此,國內投信業者認為,因全球、尤其美股現處景氣向上階段,即使縮減購債規模、甚至QE退場,仍不會對美股及全世界造成太多衝擊,但市場恐慌情緒難免,投資人應多元配置手中資產,提高債券占比。
財經理財
【通膨升溫3】別讓鈔票變薄 呆存款轉進這2類基金年賺20%
2021.06.17 05:58
美國5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大漲5%,創13年來最大升幅,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則增長3.8%,增速創1992年來新高。有感通膨來臨,鈔票變得越來越薄,還躺在銀行的呆存款,該如何打敗通膨,搶救購買力?
財經理財
台股創高免驚 專家:企業仍比去年賺錢
2021.03.18 16:53
3月台股震盪劇烈,加權指數再次逼近歷史新高16,579點,不少股民想問,現在還能買嗎?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表示,市場資金充沛、公債市場沒有籌碼問題,當前市場處於轉折階段,整體來說,2021年上半年相較於2020年上半年低基期,企業盈餘成長率明顯,建議投資人瞄準低基期、去年受疫情影響股價尚未跟上的個股,或布局全球成長股,以定期(不)定額方式做中長期投資。
財經理財
【物流暴衝商機3】貨櫃航握一手好牌 法人布局首選是這2檔
2020.11.12 05:59
過去1個月,國內股票型基金中,富蘭克林華美第一富基金績效遙遙領先,攤開主要持股,除台積電外,前5大持股中,貨櫃航運就占了2檔,貢獻不少報酬。
財經理財
【搶救退休金1】勞退新制今年滿15年 首批6萬名勞工月退多一筆
2020.08.21 06:05
對於具勞工身分的一般上班族來說,退休金有兩筆,一筆是來自「勞保」的老年給付,一筆則是來自「勞退」,兩者無關。「勞保」破產對於勞工來說,確實是可怕的議題,但別忘了,大家還有「勞退」這一筆可領,重點是勞退不會破產,因為那是雇主與自己提撥進專戶的錢。而只要把勞退存好存滿,就有機會退休月領3萬元。
財經理財
【疫情衝擊債市3】債券基金投資人哭哭 投資千萬瞬間蒸發百萬
2020.03.11 06:28
本刊調查,全台賣最好的四大境外高收益債基金因石油暴跌,中國房市不振,持股垃圾債比例過半,且大量持能源債、地產債,讓台灣破兆資金面臨曝險。一名投資人投入千萬元資金,淨值瞬間蒸發一成,百萬元就此不見。
財經理財
【2019投資亮點】投資人注意!這族群可望成為明年市場大黑馬
2018.12.14 06:05
明年經濟放緩成為主要基調,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報告,已略微調降今、明年全球的經濟成長率預估至3.7%,而這是2年多來首度調降成長預期的一次,面對成長放緩的市場環境,專家點名,醫療製藥等族群,具備基本面、題材面與強勁內需支撐,可望成為亮點。
財經理財
【2019投資亮點】明年經濟怎麼走?主要基調是這2個字
2018.12.14 06:04
回顧2018年,全球股匯債市大震盪,隨美中貿易戰、聯準會升息、歐洲政治風險等不安因素持續延燒,讓人不禁想問明年市場會是什麼情況?記者走訪台灣3大境外基金管理公司:安聯、富蘭克林及摩根,發現大型機構對明年投資展望,不約而同表示要審慎應對,並強調明年經濟「放緩」為主要基調,分散布局將成為投資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