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迷航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12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筆
- 取得的資料足以顯示,不需要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1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所有資料皆已被取得且顯示,關閉無限滾動功能
娛樂
【全文】《地球迷航》同理自閉症藝術宇宙 林正盛影像洞見生命多樣性
2021.08.07 05:58
曾以《愛你愛我》獲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的林正盛,近年影像創作重心轉向紀錄片。繼2010年《一閃一閃亮晶晶》後,又在今年推出另一部自閉症題材紀錄片《地球迷航》,呈現4位成人自閉症者,在藝術世界與殘酷現實間徘徊,尋找出路。
娛樂
25年前報紙分類廣告 意外開啟她與自閉兒不解之緣
2021.08.07 05:58
「多寶格藝術發展協會」藝術長韓淑華從事自閉兒藝術教育工作長達25年,從剛開始接觸的陌生到逐漸理解,後來更全心投入,並與友人共同創設「多寶藝術學堂」。
娛樂
阿公金句發人深省 林正盛夫妻籌辦「永遠的學校」
2021.08.07 05:58
從事自閉兒藝術教育長達20多年的「多寶格藝術發展協會」藝術長韓淑華,最初是在「台北縣(現為新北市)自閉症潛能發展中心」接觸到自閉症兒童,並與一些孩子持續保持聯繫,看著孩子們一天天長大,發現他們其實需要一個更穩定的學習、創作與生活場所,於是與導演夫婿林正盛結合朋友們的力量,籌辦「多寶藝術學堂」。
娛樂
「畫那麼好卻不用真名?」 韓淑華辦展星兒名字亮出來
2021.08.07 05:58
資深教師韓淑華從事自閉兒藝術教育20多年,一路走來看到隨著台灣社會的轉變,自閉症者家庭、民眾對自閉症者的態度也逐漸開放。這種變化,也反映在自閉兒繪畫作品是否署名的小細節上。
娛樂
33歲自閉兒想上學 「多寶學堂」終生學習一圓夢想
2021.08.07 05:58
林正盛最新紀錄片《地球迷航》中,描繪4位自閉症者的故事,其中3位是20歲到26歲,另一位陳樹緯則已45歲,不過喜愛繪畫、彈琴的他,眼神與舉手投足之間仍有著孩童的純真。而遇到陳樹緯,更加深自閉兒藝術教育工作者韓淑華創設「多寶藝術學堂」的決心。
娛樂
在藝術與殘酷現實間找出路 林正盛《地球迷航》紀錄自閉症成人世界
2021.08.03 05:58
曾以《愛你愛我》獲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的林正盛,近年影像創作重心轉向紀錄片。繼2010年《一閃一閃亮晶晶》後,又在今年推出另一部自閉症題材紀錄片《地球迷航》,呈現4位成人自閉症者,在藝術世界與殘酷現實間徘徊,尋找出路。
娛樂
才華驚豔vs.全家挫折 4位自閉症者生命狀態完整呈現
2021.08.03 05:58
獲邀為今年金馬奇幻影展開幕片的《地球迷航》,是導演林正盛以成人自閉症者為題材的紀錄片。該片由林正盛與新生代影像工作者合作,自然交織呈現4位自閉症者的故事。
娛樂
《地球迷航》貸款300萬 林正盛募資貴人相挺
2021.08.03 05:58
長期關注自閉症者的導演林正盛,繼紀錄片《一閃一閃亮晶晶》之後,睽違11年又在最近推出另一部同樣以自閉症者為題材的紀錄片《地球迷航》。
娛樂
當自閉症者不再是兒童 柏林影展最佳導演拍下現實考驗
2021.08.03 05:58
導演林正盛繼《一閃一閃亮晶晶》之後,又在最近推出另一部同樣以自閉症者為題材的紀錄片《地球迷航》,不過《一閃一閃亮晶晶》是以自閉症兒童為主,《地球迷航》關注的焦點則在成人自閉症者。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群被稱為「星兒」的自閉症者也面臨現實的種種考驗。
娛樂
自閉兒咖啡店失控大哭 店員的回應超暖心
2021.08.03 05:58
11年前,導演林正盛以紀錄片《一閃一閃亮晶晶》喚起大眾對自閉兒的關心與理解。今年他又推出另一同樣以自閉症者為題材的紀錄片《地球迷航》,影片完成後,先獲邀為金馬奇幻影展開幕片,最近則發起「上映暨自閉症公益計畫」群眾募資活動。這十幾年來,林正盛與從事自閉兒藝術教育的妻子韓淑華也明顯感受到台灣社會更趨多元、包容。
娛樂
擁抱多元生命姿態 《地球迷航》紀錄星兒美麗殘酷真實人生
2021.06.23 17:33
繼2010年上映的《一閃一閃亮晶晶》後,林正盛導演耗時4年拍攝成人自閉症紀錄片 —《地球迷航》,紀錄每位星兒(自閉症兒童稱呼)長大後需要面對的真實社會、他們美麗又殘酷的的真實人生。期望透過紀錄片,隨星兒一起踏上迷航之旅,走入他們的內心,也走出台灣社會的善意之路。
娛樂
林正盛紀錄片《地球迷航》 拍泛自閉症者感生命之重
2021.04.18 14:15
金馬獎得主林正盛拍攝泛自閉症者的紀錄片《地球迷航》,昨(17)日在金馬奇幻影展舉行世界首映。林正盛導演與妻子多寶藝術學堂創辦人韓淑華一同出席映後座談。談到拍攝過程所遇到的掙扎,林正盛表示自己常在拍攝期間一邊被孩子出乎意料的狀態和美麗畫作感到驚喜,同時卻也擔心另一頭呈現的生命困頓與哀愁,也讓他思考拍攝紀錄片所遇到的「生命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