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她的前任馬英九比較,蔡英文明顯是一位勇於任事、改革意志堅定的領導人。過去半年她的民調支持度所以快速降至40%以下,並非她的無所作為,相反地,因為新政府急著有所表現,開闢的戰場太多,而任用的部分政務官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製造更多問題,造成了原本支持的人都無法認同。
經過一番盤整,蔡總統決定重新調整步伐,趁著年終談話宣布,新的一年除了全力拚經濟之外,還將持續年金改革等各項重大改革,並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其中如何促進台灣經濟成長,讓國民平均薪資水準重新回到向上拉升的軌道,應該是多數國人最在意的施政項目。
國內經濟從去年九月起開始復甦,景氣燈號連續亮出四個綠燈,出口年增率也恢復正成長;但年底之前各主要經濟研究機構發布2017年預測,台灣經濟成長率仍只在1.65%至1.87%之間,復甦力道依然微弱,隨時可能因為國際間爆發黑天鵝事件,陷入衰退危機。
台灣經濟成長力道日益疲弱,實質薪資倒退回16年前水準,製造業外流是根本肇因。現在台灣企業所接訂單,在海外生產的比重接近六成,導致國內就業需求減少,薪水不漲成為常態;眾多台商外移到中國大陸及東南亞,他們都是具有消費力的一群,當然也降低台灣經濟成長的動能。
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他在選前高喊「製造業回流美國」的口號,選後則大動作與企業界接觸,鼓勵美國海外大廠回流,結果不僅蘋果公司響應,日本軟體銀行孫正義及台灣鴻海集團郭台銘、台塑企業集團王文淵,也都相繼宣布將要擴大在美投資。如今許多人都在問:美國能,為何台灣不能?
蔡總統決心全力提振台灣經濟,並宣示將從「加速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及「全面擴大基礎建設投資」兩方面著手。前者從中長期來看是很重要,但發揮成效尚需一段時間,恐怕緩不濟急,因此短期內提出鼓勵台商回流的強力配套措施,確有必要;至於後者,主動權掌握政府手上,效果高低完全繫於主管部門的執行力。
為了落實承諾的重大政策,蔡總統更重要的是儘速整補陣容,裁汰一些明顯並不適任的政務官,重建一支能夠貫徹她意志的行政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