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時間,不少上班族魚貫湧入台北市八德路上的「電商咖啡」,等待咖啡製作時,不禁被一旁琳瑯滿目的商品牆吸引。總共分隔成40格櫃位的商品牆面,每格尺寸約為微波爐大小,最多可容納40個品牌,販售美妝、保養品和生活小物,幾乎都可試用,多數甚至還推加價購咖啡做促銷,這是老闆劉運哲大膽嘗試的創新咖啡店。
「我天生喜歡思考別人沒看到的東西,會想為什麼不能改變?不喜歡做人家做過的事情。」34歲的劉運哲留著落腮鬍,乍看與港星劉青雲有幾分相似,他曾在唱片公司寫歌,卻苦無出頭機會,朋友引薦下,踏入打通路的領域。
當時劉運哲的朋友有一批澳洲保養品,請他幫忙賣,他找上通路「SaSa莎莎美妝」,「那時候我雖然沒有經驗,但我觀察到他們架上沒有類似的產品,以這個做切入點,告訴他們產品的優勢,就成功進駐。」
後來他到泛美醫美工作,將診所自行研發的保養品,成功打進微風百貨、信義誠品和新光三越等百貨公司,「我堅持讓護士當櫃姐,準確介紹產品,甚至推薦客人到診所做導入、護膚。」也帶動診所業績成長2成。
但劉運哲始終想創業,3年前他經營網路商城,自己做通路,沒想到卻慘跌一跤。「做1年半都沒有賺錢,網路毛利太低,人力成本太高,寫程式、企劃、業務等人事就佔55%,而且前3年電商很競爭,一個商品400元的話,扣掉信用卡、手續費,我們大概只拿8%吧!才賺30幾塊,要賣多少才能請得起薪水3萬的員工?」當時劉運哲慘賠500多萬元,「遇到失敗我不覺得挫折,反而覺得找到方向。」
他思考,與其花100萬元宣傳行銷,還不一定有百萬流量,不如把這筆錢拿去開咖啡店,也許每天都有新客人。「因為台灣人吃東西,喜歡有座位、有服務,要同時符合生活、休閒、洽公、聚會的需求,咖啡廳是首選。」
找來有咖啡店背景的股東合作,但劉運哲的經營模式一開始卻不被看好,「咖啡產業很難認同為什麼我們同時要賣化妝品?他質疑會有量嗎?有營收嗎?當時他沒辦法接受,後來我先做了7坪的示範店。」
開了只供外帶的示範店,劉運哲發現,搭配咖啡加價49元,購買面膜或護脣膏,確實有市場,後來店面租約到期,他決定在八德路上開更大的店面。「喝咖啡我學到一個哲學,把場子做大。」
他觀察到,西雅圖咖啡和星巴克單價都破百,但因為環境、氛圍吸引人,人潮不退。對此,劉運哲很肯定地說:「做生意永遠都逃不過服務這兩個字,電商業者要讓消費者有忠誠度,我們要先服務他們,而不是一直叫客人來網路買東西。」
2015年底,他和2位股東投資500萬元,籌備1年半,招商美妝、保養和生活小物等50多個品牌,上架費用約1萬到1萬8千元,開設「電商咖啡」,是購物網站平台,也是咖啡店,突破傳統電商的形式。「第一,我開放實體試用,客人可試用後再決定是否現場購買,或網路購買。第二,客人只要買咖啡,就可加入會員,網路購物終身享9折優惠。」
也許劉運哲的商品價格和其他通路一樣,但他結合咖啡優惠,「例如加39元就有一杯咖啡,因為我們其中一個股東開咖啡店,也自己烘豆,我們用自己的咖啡幫商品做促銷,希望建立顧客忠誠度。」
至於招商到的品牌,他會依檔期,輪流放置在40格櫃位出售,另向品牌收取2000元行銷費用,被劉運哲稱為「電商牆」。「這塊牆未來我們也會開放授權給不同的咖啡店,也開放加盟,加盟金約300萬元,可以把流量導入網站,對我們來說,任務不是鞏固自己的地位,而是希望幫招商到的品牌擴展更多觸角,這才叫通路。」
除此之外,劉運哲也將廠商贈品,做巧妙運用,給客人驚喜。他說,通常店員都在結帳時給試用品,客人拿到也沒有太大感覺,但針對點套餐的客人,他會在上菜時,將護唇膏等贈品放在托盤裡,客人一看就感到驚喜,還會打卡拍照,就是行銷。
開店至今1年多,劉運哲已用加盟、合資方式擴展4家店,平均每店月營收可到60到90萬元,3個月前更重啟電商平台,目前已累積4萬名會員,他很有自信地說,「別人說會賺錢的,我反而不做,因為那代表大家都可以,人家不看好的,我偏要做,不要害怕改變,我這人就是不怕失敗。」
電商咖啡
-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三段189號
- 電話:02-7742-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