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回憶:「當時的台灣是世界工廠,幾乎全世界貨櫃船都會來高雄港,船員下船後的第一站都是七賢三路,街上充斥酒吧、海產店、原文書局、藥局、雜貨藝品店,以應付阿兜仔的需求,我剛進去什麼都不會,更別說是用英文介紹,只好逼著自己去找外國人聊天,空暇時聽英文錄音帶、看書硬背,就此打下基礎。」
1984年,Amy19歲那年,藝品店對面有家小酒吧要盤讓,Amy父親拿了剛過世爺爺留下的30萬元給她頂下,她說:「我一個月幫藝品老闆娘做了幾十萬元生意,薪水才6000元,唯有自己做生意當老闆才有出路。」她初生之犢不畏虎,把酒吧取名為「Amy's Beer House」,從調酒開始學。
「我是街上唯一沒有小姐坐檯的酒吧。」Amy說。母親也把自助餐店收掉,到店裡幫忙,「我媽的手藝好,以台式的炒丁香、小管、花枝酥等下酒菜為主,菜色變化多,很快地擄獲外籍船員的心。」Amy能以流利的英文招呼、陪著外籍船員聊心事、下棋打牌,成了不少船員一下船的必來之店,很快的,店內的生意逐漸穩定。
酒吧的客人形形色色,賴帳、吸毒、打架鬧事經常上演,但Amy絲毫不畏懼,她回憶說:「有一次四個彪形大漢進來,不付120元的酒錢就要走,我衝出去兩手伸直擋在門口,要他們付錢,我媽見狀,把我拉進來說:「妳是要死了!有沒有腦袋?要是四個人把妳拉上車,妳叫天不靈,叫地不應!」
Amy回說:「那時完全不想這個,只想賺錢,每分錢對我來說都很重要,都是我的營業額。」
開店隔年,Amy聽聞七賢三路即將道路拓寬、可能面臨拆除,決定在五福四路另找地點開店,她說:「店開了路卻還沒動工,就同時經營二家店,不久又應客人要求在中正路開第三家店。」腳步漸穩,勾起Amy開始想要轉型、開更多不同類型店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