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10日,去年3月間,在新北市石門區外海,發生本國籍貨輪「德翔台北號」因擱淺而造成油料外溢事件。當時在惡劣的氣候影響下,導致抽油進度不斷延後,甚至在搜救過程中還有工作人員傷亡,而破損的船身,在事故發生後的14天後斷裂,讓大量油汙溢漏,汙染美麗的北海岸海域。
而2011年10月2日,砂石船「瑞興號」在基隆外海擱淺,由於距離核二廠不遠,除了引發安全疑慮,其燃油外洩還污染海域達3公里,清除油污耗費近4個月時間。
而2006年12月24日清晨,一艘馬爾他籍貨輪「吉尼號」疑因失去動力,擱淺在宜蘭縣蘇花公路斷崖下的海灘。該船24名船員雖安然無恙,但因燃油艙破損導致110公噸燃油外洩,污染海域達10公里。
史上最嚴重的汙染事件則發生在2001年1月14日,希臘籍3萬5千噸貨輪「阿瑪斯號」在墾丁龍坑海域觸礁擱淺漏油,在強烈的東北季風和海流的影響下,外洩的燃油污染整個龍坑生態保護區海岸線。保護區內礁岩林立,大型器械無法進入,增添除污工作的困難度,當時花費近半年時間才將油汙清除完畢。
來函
本刊13日出刊之《危險破油輪橫行台中港直擊》報導,提及獅子山籍的「Cherry 168」(吉利168)號、多明多尼加籍的「POLARIS」北斗星號、獅子山籍的「NEPTUNE」海王星號等油輪為單殼油輪,經王姓及蔡姓船東提供本刊船籍資料,顯示該船依船籍資料為可合法進出商港的「雙殼油輪」。
鏡週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