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希望是因為大IP的光環,才吸引觀眾看戲。」何潤東不僅從編劇開始參與,凡事親力親為,連徵選演員到戲中歌曲都找新人加入,而這種從無到有的過程讓他很有成就感。
2010年何潤東曾擔任偶像劇《泡沫之夏》製作人,這次卻身兼編劇、導演、製作人、演員4職。拍攝期間,他必須提早到現場準備,後製階段又要為剪輯影片及配音忙到凌晨3點才收工,經常紅著雙眼。然而提起製作成品他滿是得意:「我不想放過任何細節,在配樂上跟音效溝通很久,捨棄一般戲劇罐頭音效,表達人物內心情緒,選用許多新素材,仔細聽就會發現不同。」
何潤東長期在中國大陸拍戲,清楚兩岸的工作模式及市場,對台灣電視生態感到憂心,「大陸現在有大量的網路劇,不受收視率限制,加上觀眾可以選看美劇、韓劇,導致競爭激烈,題材愈來愈多,手法也更新穎,所以台灣一定要做得更好才能有吸引力。如果只看收視率,就永遠只能拍商業偶像劇,打安全牌。」
何潤東也透露,開拍後接收到不少工作人員抱怨,對過去戲劇工作已失去熱情,「以往他們像公務員,這次現場像集體創作,大家都會聚在拍攝螢幕前討論,思考鏡位、燈光、表演,有了發揮空間都滿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