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墓公起源於清朝的林爽文之亂,當時有許多義民命喪荒野,在清朝的允許下共同埋葬,成為昔日「擺接堡」人的共同信仰,1946年成立祭祀公會,1981年改組為「神明會大墓公」,2010年則獲新北市政府登錄為第6個文化資產,後來連蔡英文總統都曾前來上香,並贊助中元普渡歌仔戲演出,如今信徒超過百萬。
除了特殊文化地位,大墓公更因信徒長年捐贈而廟產雄厚,光在忠義路就有9,000坪的土地,海山地區還有29甲山坡地,加上20間透天厝、工業區用地、水田,總廟產超過50億元,每月光靠收租就有上百萬元的收入,每年所收租金超過1,500萬元。
但大墓公的廟產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百多年來一點一滴的累積,早年的管理者購買田產收租佃,累積大批土地,也有信徒知道父祖親人入祀大墓公,為表感謝而捐贈身家,還有人受庇蔭賺了大錢而有心回饋,如皇翔建設老闆廖年吉數年前發願捐1,000萬元給大墓公,但因基金會尚未成立而無法收到。
大墓公的地產遍布土城和海山,土城永寧路和海山煤礦後山大片土地皆為大墓公所有,地方稱之危「大墓公山」,近年更因捷運土城線的開通,當地地價翻倍飆漲,大墓公因而成為全台最有錢的陰廟,但也因豐厚廟產而爭議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