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個題外話,很多鄉民父母的第一只ROLEX,可能都是趁當年去瑞士旅遊時在寶齊萊錶店買的(看保單便知)!在那個台灣錢淹腳目,但拼裝、偽造ROLEX也淹腳目的1980~90年代,很多人都會趁去瑞士旅遊時買只「貨真價實」的ROLEX腕錶,而百年老牌、同時也是瑞士最大ROLEX經銷商的寶齊萊錶店就是許多人的首選!甚至還有專為台灣客「拉下店門專心掃貨」的野史傳說。
1888年,卡爾・弗里德里希・寶齊萊(Carl F. Bucherer)於瑞士的旅遊勝地琉森(Lucerne)開設鐘錶珠寶店,寶齊萊的傳奇故事由此展開!那個時候的高級鐘錶製作模式以個體戶為主,鐘錶店向製錶師收購(或是訂購)鐘錶,然後打上鐘錶店的名稱來銷售。寶齊萊當時也是以這樣的方式在經營,但Mr. Bucherer預見了之後鐘錶產業即將面臨的巨大變化,所以決定將兩個兒子分別送去學習技藝。Carl Eduard在倫敦學習貴金屬加工,而Ernst Bucherer則在St.Lmier製錶學校學習製錶工藝。而這兩兄弟的學習成果,正是之後寶齊萊建立製錶體系的基礎。
1919年兩兄弟返回琉森,協助父親打造了首只印有「BUCHERER」Logo的寶齊萊腕錶,而它也是一只站在當時潮流最尖端的仕女腕錶。其八角形的錶殼上充滿了裝飾藝術元素,且裝配了精密度頗高的小型機芯,無論是工藝或是技術都是當時頂尖,除了讓寶齊萊一舉成名外,也成了品牌百年製錶歷史的濫觴。
工業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產業革命讓全球的鐘錶需求大增,Mr. Bucherer願景成真,寶齊萊的製錶業務也跟著蒸蒸日上。仕女腕錶在琉森大受歡迎,旅客爭相搶購。但掀起這股熱潮的並非社會上的名媛淑女,反而是新興的職業婦女階層,腕錶晉身為當時的實用配備。而在歐戰的泥濘壕溝中,士兵們很快便知道懷錶在戰鬥的環境中是一種負累,腕錶卻可於忙亂的情況下迅速和方便地查看時間。於是短時間內,腕錶在軍人中間的知名度火速提升。與此同時,平民對於腕錶的需求也急速上升。到一戰結束後,配戴腕錶已成為全球各地的普遍現象。
1930年代,琉森中心城區越來越受本地和外地顧客歡迎,寶齊萊家族決定將總店遷往天鵝廣場 (Schwanenplatz) 5 號,今日仍屹立於此。而創辦人Carl F. Bucherer也於此年不幸逝世,繼任的兩兄弟繼續維持寶齊萊的通路及製造二元體系,直至今日。
二戰結束之後,人類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於效率的要求直接帶動了腕錶的高度需求。客戶對設計和功能五花八門的時計需求穩定上升,腕錶技術的不斷發展,同時也變得更輕薄。自動上鏈成為男裝腕錶的標準配置,而寶齊萊的時計系列也見證了這個發展。另外寶齊萊更專注於全力研製瑞士官方天文臺認證(C.0.S.C.)腕錶,1968年時產量已達到 15 萬枚,令寶齊萊成為瑞士三大天文臺認證腕錶製造商之一。
1970年代的寶齊萊仍是瑞士最暢銷的腕表品牌之一。而在那時最能代表品牌的錶款,自然非Archimedes系列莫屬!這款潛水腕錶具備了世界區功能,是當時(現在仍是)少數擁有世界時區功能的專業潛水錶,盡顯跨越時間的理念,走在潮流之先。
而之後寶齊萊陸續經歷了石英風暴、鐘錶產業集團化等驚濤駭浪,但依然堅守了當初創辦人Carl F. Bucherer所堅持的路線與理想,甚至還是目前瑞士屈指可數的家族經營獨立製錶品牌!而在今年適逢品牌創立130週年,更特別發表了一款《Manero Tourbillon DoublePeripheral》自動上鏈陀飛輪腕錶!它裝配了品牌最新研發的「CFB T3000」自動上鏈機芯。採用飛行陀飛輪設計,猶如浮在空中的視覺感讓整個擒縱系統的運作一覽無遺,為了達到這樣的要求,品牌在整個陀飛輪機構中安裝了三個隱藏式的陶瓷軸承,利用它們將框架外緣鑲嵌固定,令陀飛輪精確、穩定及順暢地運行。而這項技術連同周邊自動上鏈技術都是寶齊萊的專利。而擒縱叉及擒縱輪亦以矽材質製造,減少零件摩擦亦不須潤滑,並可將動力儲存提升至65小時以上,保持走時的精準穩定。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腕錶還具備少見的陀飛輪停秒裝置,可以讓使用者更精準的調整時間,也彰顯了寶齊萊在機芯技術上的深厚實力。
縱觀歷史,寶齊萊所打造的腕錶均是如此獨特,並始終與時代完美同步。而130年前開始的這篇鐘錶史詩、甚至是許多人世代的記憶,至今仍在優雅的書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