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8 06:30 臺北時間

《海角七号》造船《艋舺》濺血 幕後竟是這樣

mm-logo
娛樂
《海角七号》導演魏德聖(左)與特效專家林哲民(右)討論「高砂丸」的拍攝方式。(大腕提供)
《海角七号》導演魏德聖(左)與特效專家林哲民(右)討論「高砂丸」的拍攝方式。(大腕提供)
以《擺渡人》獲頒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獎的林哲民,是大腕影像公司執行長,參與特效的電影已達40多部。不過林哲民初接電影特效時,台灣電影景氣低迷,2007年他毅然決然參與魏德聖執導的《海角七号》,「因為大家都不知道未來如何,反而有憧憬。」
林哲民透露,《海角七号》裡「高砂丸」航行的畫面原設定是全CG製作,但魏德聖在好來塢特效公司工作的朋友認為,可參考《鐵達尼號》製作縮小比例模型船實拍,「搭配攝影機的格數調整等步驟,觀影時就會像看到一艘真的大船。」
當時特效組造了一艘2.5公尺的模型船,考慮吃水、馬達轉速、特殊鏡頭使用、特效用綠幕等問題。「沒想到船從台北運到南部就倒了,必須修理;拍攝時又碰到落山風。」林哲民坦承,「我們沒算到自然的變數。」因此又改以全CG製作。
儘管《海角七号》特效製作不順,票房卻開低走高,全台狂賣5億3千萬元,林哲民也因台灣電影市場重新活絡,開始參加國際特效高峰會,和韓國、日本、香港、新加坡、好萊塢等地的特效總監交流,並先後承接《艋舺》《翻滾吧!阿信》《五月天追夢3DNA》《賽德克‧巴萊》《痞子英雄 》 1、2 集等片。「由於每部片的導演各有強項,每次合作都有不同的提升。」
林哲民以《艋舺》為例,「因導演鈕承澤是演員出身,對戲要求很高,我也學到原來演員的戲好不好很重要。」而在《艋舺》的特效技術部分,因曾和《300壯士》的特效總監交流,就片中流血的方式做許多研究。「輕輕割或用砍的、割到動脈或靜脈的流血情況都不同。拍《艋舺》時,創造約4、50種流血的特效模擬給導演參考,這也成為公司的資料庫,之後遇到類似的電影,可以快速執行。」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